唐代以来的文人墨客在赞扬“诗仙”李白放浪形骸、不畏权贵时,最常引用的典故就是“高力士脱靴”。高力士作为权倾朝野的大宦官,连王公贵族都对他谦恭有加,可李白就敢借酒使性,让他来服侍自己,胆子何其大。


据历史学家推测,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假的,是李白“说谎”了,而后人又乐于添油加醋,于是高力士就被塑造成了谄媚、欺软怕硬的奸臣形象。事实上,李白对高力士颇为敬重,而且高力士被史学家誉为“千古第一贤宦”,他也是唯一一位陪葬帝陵的太监,其忠诚贤明可见一斑。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出身岭南大族,因家族卷入谋反案而坐罪入宫,所幸有同乡高延福庇护,收其为养子,改姓高,才在宫中立住脚。高延福将高力士安排给李隆基,二人既是从小的玩伴、学伴还是知己。李隆基铲除武三思、韦后、太平公主,高力士都立有大功。


不夸张地说,高力士能有后来的地位,皆拜高延福所赐。高延福一生侍奉五位帝王,兢兢业业,去世时玄宗极为悲痛,辍朝三日,并指派高力士亲自为父亲撰写碑文和书丹,这便是《高延福墓志》的来历。


现在学界认为,《高延福墓志》是高力士、苏灵芝共同完成的,而高力士曾指点过苏灵芝书法。高居住宫中,得以临摹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得晋唐笔法精髓,书艺极高,可惜“人掩其书”,世人不知。苏灵芝作为他的弟子,书法达到了“视北海而加庄,视太师又多隽”,比李邕的字端正,比颜真卿的字隽永,高力士的水平就更深不可测了。


此碑完成后长埋地下,清乾隆年间出土,随即引发书法界的震动,世人大开眼界,毕沅出两万钱将它买下:“乾隆辛丑(1781年)五月,余以二万钱购得之,今移置灵岩山馆。”此碑以行楷书写就,共二十七行、满行二十七字,超过700字,美感堪比《兰亭序》。


高力士明显承袭王羲之、褚遂良等人书法,用笔丰富细腻,书风秀润婉约,既注重笔画、结字的姿态,又笔力雄健,刚柔并济,潇洒飘逸,得晋人书法之中正平和与唐人书法之严谨工致,还有盛唐的豪放洒脱,能把众多对立因素和谐统一在此作中,整个唐代能做到的书家极少。


顺锋起笔,落笔后笔尖蓄力、衄挫,裹锋而行,笔画遒劲爽逸,笔力轻重有变,绞转灵活。结字俯仰欹侧,婀娜多姿,有王羲之内擫纵长,同时又适当开张。收放自如、高低错落,二维纸面写出了立体效果,动势十足。


对于想学习晋唐行书的朋友,这件作品笔法丰富细腻,容易上手,非常适合打基础和进阶,每个字临摹通透,“二王”一脉笔法就学到家了。


而今,我们将《高延福墓志铭》初拓本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