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队对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大规模空袭,乌军20个村子被袭击。空袭行动前,俄军进行周密的情报准备。行动开始前48小时,俄军启动代号为“猎鹰之眼”的大规模侦察行动,部署“猎户座”和“海鸥”等新型无人侦察机,还在实战中运用最新研发的“白杨-M”高空侦察平台。

该平台能够在25公里高空持续工作36小时,为精确打击提供实时情报支持。通过多个侦察平台的数据融合,俄军绘制出覆盖300平方公里作战区域的高精度电子地图,为后续打击行动提供目标信息。

俄军苏-34战斗轰炸机编队与图-22M3战略轰炸机密切配合,形成远近结合的立体打击体系。苏-34战机装备最新改进的“匕首-M”高超音速导弹,最大速度达到12马赫,能够有效突破现有防空系统的拦截。

俄军还在战役级别运用“铠甲-S2”综合电子战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时干扰上百个频段的雷达信号,使乌军的防空雷达网络在关键时刻陷入瘫痪。

乌军装甲部队损失1073辆各型装甲车辆,包括126辆主战坦克、57辆步兵战车和795辆装甲运兵车。这些装甲车辆中,一部分是西方国家近期援助的现代化装备,包括德制豹式坦克和美制M2布雷德利战车。部分精锐装甲营的战斗力几乎丧失。

乌军的火力支援体系同样遭受打击。至少15套“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被摧毁,接近乌军现有“海马斯”系统总数的四分之一。多个M777榴弹炮阵地和“凯撒”自行火炮也遭到打击。这些火力打击系统大多采取伪装措施,未能躲过俄军新型热成像侦察设备的探测。

西方国家援助的补给链面临限制,这些现代化装备的替代周期可能长达数月。乌军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作战策略,从此前的机动防御转向阵地防御。大量经验丰富的坦克车组人员在空袭中伤亡。

乌军指挥部正在采取应对措施。乌军已从扎波罗热方向抽调预备队,试图填补库尔斯克防线的空缺,还在加紧部署新的防空系统,包括最新引进的“爱国者”防空导弹,以加强对残存装甲部队的保护。

俄军正在为下一阶段行动做准备。大量俄军装甲部队正在向库尔斯克地区集结,可能预示着更大规模的地面进攻。

乌克兰政府已经召开紧急安全会议,讨论加强前线防御的具体措施。一些西方国家表示将加快军事援助的步伐,以帮助乌克兰弥补装备损失。双方在库尔斯克战区的对抗可能会进入新的阶段。

此次空袭揭示现代战争的特征。空中优势对地面战局有影响,电子战和精确制导武器的结合,使防御体系面临挑战,装备的差异和后勤补给能力,影响战争的走向。随着库尔斯克战区局势的发展,这些特征可能会影响冲突的进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