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涅茨克传来消息,捷尔任斯克城区已被俄方控制。历经数月争夺,这座战略地位重要的工业城市被俄军攻占。2024年初,俄军制定作战方案,采取多方向协同进攻,逐步蚕食乌方防御。

初期,俄军摩托化步兵第9旅突入纽约镇外围,建立阵地。同时,老兵侦察突击旅采取地下隧道迂回战术,绕过乌军防线,突袭诺夫哥罗德斯克地区,打乱乌军防御部署。

第1斯拉维扬斯克摩托化步兵旅与乌军展开对抗。老兵侦察突击旅利用战术优势,蚕食城区外围防线,为主力部队创造突入城区的机会。俄军利用高地优势打击乌军防御节点,切断防区联络线。

俄军包围捷尔任斯克东部工业区,迫使乌军集中防御。俄军实施心理战,通过通信设备劝降乌军,散发传单说明撤退路线,导致部分乌军纪律松散。

面对复杂城区作战环境,指挥官调整战术,避开乌军防御强点,选择薄弱环节突破。最终,俄军突破城区西南角,合围市区,乌军防御体系崩溃。

俄军在捷尔任斯克战役中展现出作战体系。"集中突破、分割清剿"的战术思想下,俄军建立协同作战模式。装甲部队开路,坦克与步兵战车组成突击集群,突破乌军防线;步兵紧随其后,清剿残余力量;无人机提供实时侦察情报,形成空中打击支援。

俄军电子战部队干扰乌军"星链"通信网络,使其指挥系统混乱,并干扰乌军无人机导航系统,降低侦察和打击能力。俄军将城区战场分割为12个作战区域,实施"区域隔离,逐一清剿"的战术。

针对乌军地下工事网络,俄军定位地下指挥所和弹药库,发射24枚钻地弹,击穿加固混凝土结构。这些钻地弹穿透10-15米深土层或3-5米厚钢筋混凝土,在地下爆炸,摧毁乌军防御核心。

在巷战阶段,俄军部署TOS-2重型喷火系统和温压弹,清除乌军据点,利用高温高压效应清除建筑物内的抵抗力量。装备热成像系统的特种部队在夜间行动,瓦解乌军防御。

俄军采用"蜂群"无人机战术,成批低成本攻击型无人机用于侦察和骚扰,迫使乌军暴露防空系统位置,随后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

乌军投入庞大兵力,部署8个旅约4万兵力。但激烈的战斗和俄军的精准打击导致乌军伤亡惨重,超过2.6万人,其中包括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和特种部队成员。

乌军损失超过24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包括西方援助装备,还有34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被摧毁或缴获。多套西方高机动火箭炮系统被摧毁。

俄军在兵力数量上处于劣势,凭借战术运用和火力支援,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俄军以一个增强旅为主力,辅以特种部队和支援单位,总兵力约为乌军的三分之一,夺取大半个城市的控制权。

俄军损失约30辆坦克和60余辆装甲车辆,损失率低于乌方。前期准备阶段,俄军投入远程打击弹药,摧毁乌军指挥中心和弹药库。攻城阶段,依靠精确制导武器和无人机系统,减少常规炮弹消耗。

俄军的快速战场抢修系统修复轻损坦克和装甲车,提高装备的循环使用率。完善的医疗后送体系降低永久性人员损失,导致双方战损比不对称。

捷尔任斯克的陷落对东部战线影响深远。对俄军而言,控制关键节点带来战略优势,在后续进攻红军城等目标时无需担忧右翼安全,可将更多资源投入主攻方向。

捷尔任斯克的陷落结束乌军对格尔洛夫卡居民区的炮击和无人机袭击,为平民区域创造安全环境。

捷尔任斯克为俄军提供进攻顿河康斯坦丁诺夫卡的重要基地,便于机械化部队展开,控制通往斯拉维扬斯克的重要交通线,为俄军提供后勤支持。

对乌军而言,损失捷尔任斯克的战略影响严重。这座城市作为乌东防线的关键支点,失陷导致防线体系出现缺口。防御纵深的缩短使乌军在战术调整上被动,需要构筑新的防线。

捷尔任斯克的失守对乌军的补给系统造成打击,乌东战线物资补给线路受到影响,削弱乌军持续作战能力。

捷尔任斯克之战的结果,将促使双方重新评估战略部署。俄方可能采取更积极的攻势;乌方需要重新规划防御策略,可能会向纵深地区调集预备队,以应对俄军可能的攻势。这座工业城市的陷落,改变乌东战场的战略平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