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第47重型炮兵旅于2月3日清晨实施精确打击,摧毁乌军一处高级别指挥所。据前线战地记者报道,俄军部署被称为"郁金香"的2S4重型自行迫击炮系统,威力巨大。

2S4"郁金香"自行迫击炮是现代战场上的庞然大物,这款重型火炮装备240毫米口径炮管,整车战斗重量达27吨,是现役口径的自行迫击炮。其炮弹重达130公斤,单发爆炸当量相当于一枚小型航空炸弹,具备摧毁加固工事的能力。

"郁金香"迫击炮的弹药构成复杂多样,包括高爆破片弹、燃烧弹、子母弹、化学弹以及战术核弹头等多种类型。其中高爆破片弹可在硬目标上形成直径25米的弹坑,对半永久性工事具有强的破坏力。这款重炮射程可达9.65公里,射速为每分钟1发,单发威力巨大。

自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以来,"郁金香"重炮在顿巴斯战场上发挥作用。俄国防部统计,过去两年间,该武器系统协助俄军摧毁乌方超过130个火力点、15处指挥所以及军事基础设施。"郁金香"适合对付隐蔽在复杂地形中的坚固目标,其穿透力可达常规混凝土掩体防护极限。

在战术应用上,"郁金香"重炮通常与先进侦察系统配合使用,形成完整的打击链。这类重型火炮机动性受限,但引导后的破坏力强大,特别是对付经过加固的地下工事。

在确认目标为高价值军事设施后,指挥部会优先考虑使用"郁金香",确保一击必中,减少目标逃脱或转移的可能性。

2月3日清晨5时30分,十余门2S4"郁金香"重型迫击炮在预设阵地展开,炮管指向乌军防御区域。行动前数小时,俄军"猎户座"侦察无人机编队已在目标区域上空盘旋,通过热成像和信号截获技术,精确定位乌军一处隐蔽的指挥所。

这处指挥所位于一座废弃工厂地下三层,经过军事工程部队加固,表面覆盖超过2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层,采用特殊材料进行电磁屏蔽,以防止信号泄露和侦察手段的探测。多光谱侦察设备和信号情报系统捕捉到蛛丝马迹。

俄军电子战部队截获该区域加密通信流量,这里可能是乌军第28机械化旅的前线指挥中心。战术无人机以不同高度和角度对目标进行72小时的监视,判断该设施内驻扎着约25-30名军官,包括指挥官。

获得情报后,俄军炮兵指挥部制定作战方案。考虑到目标的防护等级和重要性,选择"郁金香"重型迫击炮作为打击手段。

清晨6时15分,指挥官下达开火命令。第一轮齐射中,12门"郁金香"重炮同时开火,240毫米口径的特种穿甲破片弹划过长空。

发射后,通过无人机实时监控着目标区域。第一轮炮击后观察到地面震动,随后是烟尘升起,建筑表面损伤有限。

炮兵阵地进行快速调整,第二轮齐射针对同一目标区域实施"饱和打击"。这次使用特制的延时引信炮弹。

整个火力打击持续约25分钟,期间"郁金香"重炮共发射36枚各类炮弹,形成一个直径约80米的覆盖区。最后阶段,还投送2枚携带燃料空气炸药的特种弹,目的是摧毁目标内的电子设备并消灭幸存者。

打击结束后,俄军无人机开展战损评估。目标区域已成为废墟。原本隐蔽的地下指挥所入口处出现直径约15米的弹坑,周围建筑群有70%被夷为平地。幸存的结构也已损毁。而且所有的大炮也全部都报销。

打击后12小时内,乌军炮兵火力减少约65%,防空系统响应时间延长近3倍,表明其指挥控制系统已受损。乌军不得不从后方调集指挥人员,但有经验的军官难以在短期内补充,新任命的临时指挥官缺乏对战区情况的熟悉度,无法恢复指挥功能。

一名旅级指挥官的培养通常需要15-20年时间,积累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这类高级军官的损失无法通过简单提拔来弥补。随指挥官一同阵亡的参谋团队熟悉当地战场环境和作战计划,这种团队默契需要长期共同作战才能形成。

该指挥所内储存作战地图、密码本和战术规划文件,这些资料的丢失使乌军不得不更换整个战区的通信加密系统和作战计划。指挥所内的战场数据库也被摧毁,包含多个月收集的情报信息和地形分析数据,重建这些数据库需要投入资源和时间。

对俄军而言,成功摧毁乌军指挥所瓦解敌方的指挥控制体系,提升己方在顿涅茨克北部战区的作战主动权。在指挥所被摧毁后48小时内,乌军前线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下降约70%。俄军第58集团军所属机械化部队向前推进3-5公里,占领三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地,压缩乌军在该地区的活动空间。

乌军士兵中流传着关于"无形炮火"的恐慌情绪,许多人担心自己的防御工事可能被摧毁。这种心理影响部队战斗意志,导致撤退事件。俄军士气提升,特别是炮兵部队,对自身火力投送能力的信心增强。

失去指挥官后,乌军不得不从其他战区抽调人员进行补充,削弱其在扎波罗热等地区的防御力量。

与此同时库尔斯克方向,俄军消灭乌军多个突击群,击落23架无人机,缴获西方提供的武器装备。两线作战的压力迫使乌军重新评估其军事战略,将资源分散应对多个战场,削弱其在任何单一方向的打击能力。

可以说,"郁金香"重型迫击炮的应用引发对重型火炮在现代战场角色的思考。"郁金香"填补精确制导武器与常规火炮之间的能力空缺,在敌方电子战干扰下,不依赖制导系统的重型火炮具备作战可靠性。

俄军火力打击与电子战、无人机侦察的配合,体现现代综合作战体系的应用。电子战系统压制乌军的通信网络和防空雷达,为无人机侦察创造条件;侦察数据为重炮打击提供支持,形成"侦察-决策-打击"闭环。

重型火炮在高强度冲突中的应用,可能影响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和军事理论的演变。。"郁金香"重型迫击炮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在新作战环境中展现出的威力,促使重新评估大口径火炮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郁金香"迫击炮基本设计源自1970年代,但通过升级改造,已整合火控系统、弹道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型号配备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与战场管理网络实现数据互联,提升打击精度。

除标准高爆弹外,新研发的智能弹药可根据目标特性自动调整引信延时,确保在位置爆炸。正在为240毫米口径火炮开发新一代复合材料穿甲弹,穿透力可达4.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将增强对掩体的打击能力。

"郁金香"主要用于区域覆盖打击,而现在越来越多地执行精确打击任务。新型侦察系统提供的数据,使重型火炮能够实现"手术式"打击。

俄军采用"分散部署、集中火力"的新战法,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重炮通过数字化指挥系统组织起来,形成协同打击能力。

西方军事理论强调轻型、高机动性火力平台的优势,大量投资研发自行榴弹炮和轮式火炮系统。重型迫击炮摧毁高防护目标的案例,促使多国军方重新评估大口径火炮的价值。

二战后,随着战场机动性要求提高和精确制导武器兴起,重型火炮一度被边缘化。但在当前高强度冲突环境下,特别是面对强固防御设施时,这类"巨兽"再次证明价值。在某些战场条件下,一枚130公斤重的炮弹更有说服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