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地处里下河腹地,境内河湖纵横,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自被选定为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以来,兴化正探索着一条发展与保护共存的道路,既守护生态高颜值,又赢得经济高价值,奋力建设新时代和美“鱼米之乡”。
水乡美,“颜值”与“产值”并重
兴化拥有大纵湖、徐马荒湿地等天然湿地,近年来,随着当地湿地保护区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兴化也逐渐成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之一。
图源:上游拍客 史道智 摄于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
图源:上游拍客 史道智 摄于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
落日熔金,水澄如镜,飞鸟翩翩,悠然自得。冬季,各种候鸟成群南下越冬,兴化湿地越发热闹起来,它们在浅滩栖息、觅食,与夕阳的余晖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图源:上游拍客 史道智 摄于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
图源:上游拍客 史道智 摄于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
成群的候鸟化作姿态优美的“舞者”,在湖面上陶醉摇曳、舞步蹁跹,释放着独一无二的魅力,而观者,在这场“冬日舞会”中流连忘返。
图源:上游拍客 史道智 摄于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
图源:上游拍客 史道智 摄于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
为“舞者”候鸟伴舞的,是油菜花田氤氲的沁人芬芳。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兴化,因地制宜在低洼沼泽中开挖河泥、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垛田,呈现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视觉盛景。
在探索形成千垛菜花、菊花两季观赏的同时,兴化还通过发展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徐马荒湿地等自然生态片区,致力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品菊花、冬览芦花”四季花海旅游品牌。
垛田上翻滚的金色花浪,像是大地的金色织锦,一艘摇橹船穿梭在花海间。图源:兴化发布
在“水润兴化 如诗如画”2024中国·兴化千垛菜花旅游季上,不仅欣赏到了兴化千垛菜花的独特景观,还观看了首次推出的夜间实景演出《壹念·千垛》生态水乡风情实景剧,体验到兴化特色人文风情、历史文化,以水上花海为背景,利用无人机、激光投影等特效手段,融入兴化非遗茅山号子等表演。据悉,此次旅游季共接待游客2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亿元,成为春季乡村旅游的“爆款”。
图为实景演出《壹念·千垛》生态水乡风情实景剧第三幕《他乡遇故知》。图源:兴化发布
好生态,成就“兴化好味道”
生态旅游的兴起,推动了兴化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红皮小麦、香葱、蔬菜、水产……在农业领域,兴化“遍地开花”。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十大产粮县之一,兴化以全国1‰的土地,生产出全国近2‰的粮食,高标准农田累计占比已达72%。“兴化大米”继2016年成为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后,次年又拿下中国国际粮油展金奖。
“一粒大米”,香飘全国。人民网 范尧 摄
香葱是兴化当地传统农业中的重要农特产,迄今已有二三百年栽植历史,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当地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分为春葱、伏葱、秋葱,一年三种三收,平均亩产鲜品4吨。
“一棵香葱”,家喻户晓。图源:人民网 范尧摄
兴化河蟹产量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市”。国内市场上每8只大闸蟹就有1只产自兴化,发布全国首个河蟹价格指数,当地淡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4年居江苏省内陆渔业县之首。
“一只河蟹”,畅销全国。图源:兴化发布
目前,兴化已创建“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兴化香葱”“兴化青虾”“兴化面粉”“兴化鱼圆”“兴化龙香芋”等7大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是全国拥有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多的县(市)之一。
依托优质丰富的农业资源,兴化形成了高端调味品、脱水蔬菜、米面制品等产业链,集聚了安井食品、五得利、伽力森等知名企业,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健康中国”的餐桌上出现更多“兴化好味道”。
文/汤心慈
资料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兴化发布、江苏生态环境、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