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正在老家过年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玉在献血群里看到一条紧急召唤——“急需O型血小板”。陈玉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赶回江苏泰州献血。这是陈玉26年献血生涯中的第114次。
这样的紧急驰援,对陈玉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6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患者有需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
陈玉的两臂肘窝处,献血留下的新旧针眼交织在一起,好像两颗“爱心”:全部针眼形成的是一颗大一点的“爱心”,新的针眼形成的是小一点的“爱心”,两颗心嵌套在一起。这些痕迹不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生命的记录。每当有人提及这些痕迹,陈玉总是笑着回应:“这是我最幸福的勋章,它们见证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000年,刚踏入大学校门的陈玉到扬州市中心血站体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从此,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便如同种子一般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献血救人的初心从来没有改变过。
26年,114次挽袖,累计献血总量达到43900毫升——这些数字背后,是陈玉近乎执拗的坚持。泰州市中心血站血源招募科副科长丁伟军说:“陈院长总能在献血淡季,尤其是春节假期这样的特殊时期主动站出来,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发动亲朋好友和学生一起参与,有效缓解血站血液供应压力。”在陈玉的带动下,泰州市首支无偿献血应急小分队成立,“血小涓”爱心工作室也应运而生,数百人在他的感召下勇敢地迈出了献血第一步。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22日 第02版
作者:本报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顾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