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时节,徐汇滨江水岸格外热闹,市民游客在午后暖阳中沿江漫步,波光粼粼的江面泛起涟漪,飞鸟与船只在眼前交织成一幅画。水岸边,一栋有着水波纹立面的艺术殿堂——上海西岸大剧院正在悄然苏醒。这座由百年工业遗址蜕变而来的滨水艺术地标,诉说着过去与未来。

3月将正式开启的西岸大剧院,日前进行了一系列的压力测试。试运营期间,剧院举办了多媒体音乐会《情书》和喜剧秀《西岸喜剧之夜》等惠民演出,市民观众纷纷前来体验。有人将“初体验”的感触分享在小红书,写道:“走进西岸大剧院,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世界。镜面吊顶的光影交错,还有无处不在的江景,每一步都像在画中。”


上海西岸大剧院位于徐汇滨江板块,毗邻Gate M、油罐艺术中心、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和西岸美术馆,由丹麦SHL建筑事务所设计。总建筑面积约23000平方米,地上4 层,地下2 层。其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水岸涟漪”,与黄浦江的波光粼粼相互呼应。

剧院的外立面采用流动的曲线设计,仿佛是江水的波纹在建筑表面轻轻荡漾,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让室内外的风景融为一体,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日出东升时,水光折射在剧院墙体,水波的动感尤为清晰;而当落日余晖夕照,剧院倒映在江水中,更加如梦似幻。


步入剧院,率先映入眼帘的是自然气息浓郁的大堂。温暖的大地色系陶板,质感和色彩返璞归真,还兼具吸音降噪的功能,营造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陶板的纹理细腻,如同岁月留下的痕迹,与建筑的现代感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艺术交融的空间。大堂吊顶采用镜面不锈钢设计,营造出水面效果,与室外的滨水区域交相辉映。当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入大堂,光影在陶土板和镜面之间交错,仿佛是江面上的波光在室内跳跃。

剧院内设有1673座的大剧场和208座的小剧场,可满足音乐剧、戏剧、舞蹈、音乐会等多种演出需求。大剧场的舞台构造精巧,包括主舞台、左右侧台和后舞台,主舞台宽18 米,深16 米,台口高10 米,还配备有升降乐池,可容纳30 至40 人的标准乐队。

剧院3楼设有排练厅和艺术教育空间,可用于小型讲座、见面会等活动。大堂内设有舒适的休息区和咖啡吧,观众可以在这里享受一杯香浓的咖啡,欣赏江景,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参加试运营体验的观众赞剧院内部的座位舒适,视野开阔,尤其是正厅视角“特别棒”,没有视觉盲区。


在剧院的东北角,一条延伸至水中的码头栈道仿佛是建筑的触角,伸向江心,与江水亲密接触。未来这里将成为水上剧场、舞台等创意空间的一部分。东南角的码头为户外表演提供了无限可能。从剧场视角出发,透过镜框式的通透玻璃幕墙,能在欣赏江景的同时观看码头上的户外表演;若站在江对岸远眺,剧院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而站在三楼露台看风景的人也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西岸大剧院周边的配套设施完善,快餐厅、咖啡厅和各类品牌店,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餐饮选择。交通也很便利,观众可选择乘坐地铁11 号线龙耀路站、4 号线和7 号线东安路站,或搭乘西岸巴士前往。

剧院将于3月启动开幕季演出,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开幕式演出将于4 月为这座申城文化新地标吹响号角。未来,这座设计独特的“城市文化客厅”将进一步激活徐汇滨江艺术氛围,为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原标题:“涟漪”之上,徐汇滨江有了一座城市文化地标

栏目编辑:孙佳音 图片来源:王凯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朱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