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浦区中华路980号的黄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剧场,是藏在居民区和写字楼中的一座新建专业剧场。历经8年的建造之后,下周二,2月25日,这里将迎来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话剧《苏堤春晓》的上海首演,并由此拉开剧场开放迎客的大幕。

趁着正式向公众开放之前,晨报记者来到现场提前打卡,为读者和观众带来琛浸式剧场观演攻略。


在“城中梯田”里观剧,i人也能有单座

从空中俯瞰,整座剧场的建筑呼应了“咫尺山水、城市梯田”的设计理念,各层间交叠错落,呈阶梯状布局。

白色的线条和透明玻璃外立面刚柔并济,有一种“行云流水”意境美。星空天花板与墙面优雅曲线宛如潺潺流水,又似缥缈云海,交织出一片柔和惬意的氛围。

在四周居民区的包围下,这样一个极具设计感的新建筑格外引人瞩目。



一楼大堂目前能够看到初具雏形的咖啡吧休息区和展览区,此外也有剧场为观众配备的4台取票机。日后面向观众的观演区域主要集中在3楼和5楼。

3楼为大剧场,观众席共有1006座,其中一楼观众席753座,包括固定座位661个及乐池区域移动座位92个,位于3M层的二楼观众席共有253座。

有意思的是,在左右两侧观众席中分别有一个单人座位,分别为9排22座和23座,无疑是热衷独自看剧的i人朋友的绝佳之选。


另外,舞台总面积850平方米,采用品字形结构,由主舞台、后舞台及左右侧台组成,舞台前方也配有面积为56平方米的升降乐池。


除了大剧场外,5楼还配有一个270座的“大上海新空间”可变剧场,包含伸缩座椅240座,可以整体折叠拉起,从而腾出更大的活动空间,还可增加30座的可移动座席。舞台总面积为399.4平方米。



在可变剧场外,明亮的大堂也是一个可以承载相关活动的共创空间,面积有289平方米。


此外,剧场也配备了贵宾室、化妆间、乐队休息室等供演员使用的空间。


观剧攻略

作为“演艺大世界”第27个专业剧场,2月至5月,黄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剧场将以“大上海,剧精彩”为主题开启展演季,汇集话剧、音乐剧、歌剧、沉浸式演出等多元形式。

据了解,接下来剧场将依次推出话剧《苏堤春晓》、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歌剧《青衣》、话剧《黑暗降临时》四部作品。

从苏轼笔下的北宋气质,到大唐盛世的长安风华;从舞台青衣的人生况味,到英伦海岛的惊悚传说……剧场为“演艺大世界”再添精品剧作的“上海首演”和“全球首演”。


2月25日开演的开幕演出《苏堤春晓》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导演田沁鑫与演员辛柏青的第六次联手之作。话剧以北宋为背景,串联苏轼两次治理杭州的经历,将北宋朝堂的庄重与市井的诙谐融为一体,让历史人物跃然舞台。

田沁鑫评价辛柏青饰演的苏轼,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也有“小舟从此逝”的孤勇。剧目此前在北京和杭州的演出均一票难求。虽然剧目是首次来沪,但辛柏青已经数不清自己是多少次带着自己的戏剧作品来到上海了。

“我们都知道苏轼生性豪放洒脱,也浪漫幽默。诠释如此热爱生活、有着丰富经历的一个人物,我们在舞台上的风格也很灵活多变。看似随意的一个表达,其实都经过了主创在排练场的用心琢磨。期待这一次和上海观众的对话。”

另外,3月13日至23日,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创作的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也将登陆大上海剧场,以唐韵接续史诗传奇,演绎热血长安。

出品方缪时客合伙人、制作人黄一乜分享道,剧目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史料,在还原大唐盛世和风貌、贴近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

“尤其在音乐上,既加入了西域音乐和现代摇滚的元素,同时还有三位乐手在台上演奏中国鼓、琵琶和底子等古典乐器。不仅是视觉上,在音乐上也做到了跨时空的对话。”

目前这两部剧已经在大上海艺术公司官方公众号以及各大第三方售票平台开售。


票价图(左为《苏堤春晓》,右为《长安十二时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