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魅力沪郊新画卷,共享海派乡村新生活。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多个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及经营主体,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

春节假期已过,但在奉贤区青村镇的青溪老街,游客仍是络绎不绝,不少市民选择避开节假日人流高峰,来到这里体验沪郊古韵与现代交织的宁静与闲适。


街口空地上,居民陆老伯正和几位邻居闲聊,“我们都是出生在这里的老居民,没事就随便聊聊天,等到10点多就回家吃饭”。陆老伯今年79岁,是土生土长的青村本地人,见证了青溪老街的变迁。不同于很多经过商业化开发的江南古镇,这里依旧保持着古朴幽静的氛围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希望体验慢节奏生活的市民游客。

青溪老街拥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青村因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盐业,成为江南地区商贾云集的繁华大镇。老街上的居民老宅临水而建,溪水通往大海,两岸芦苇郁郁葱葱,故称青溪。如今,青溪老街是奉贤区历史文化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迹之一。老街上一批历史保护建筑按照原式样、原材质、原工艺进行了修缮和恢复,明清建筑风貌融合现代文创元素,安静而不失人气,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玩的理想之地。

步入青溪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和静静流淌的河水,以及河面上架设的石桥。“这是南虹桥,这座桥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在是奉贤区文保单位。”介绍起老街上的古桥,负责老街运营的青溪畔文化发展公司宣传策划付音如数家珍,“这座桥又叫环龙桥,坐游船的时候就会从桥底下经过,抬头能看到一块桥心石,桥心石的图案是团龙环抱,所以叫作环龙桥。”


南虹桥拾级而上,老市河沿岸的风景一览无余,白墙黛瓦,仿佛带人穿越回了古时的江南水乡。游客可以从河岸边走下水桥,坐船游览。“目前老街每天晚上都会有绚烂的景观灯,夜游更能体验青溪老街独有的韵味。”付音说。夜幕降临,青溪老街上,一盏盏灯笼次第亮起,犹如繁星坠入水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整条老市河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桨声灯影间,尽显江南的温婉与柔情。

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造型各异的古桥,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被称为“吴中草圣”的明代书法家张弼就是青村人,老街上纪念他的牌坊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也是重要的古迹。老街中段,临水而建的望海楼在一众精致的江南水乡建筑中“鹤立鸡群”,据了解,这座楼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是青村镇最高的建筑,寓意“登高可望江河大海”。作为青溪古镇的地标性建筑,望海楼没有其他水乡建筑的喧闹,只是伫立在青溪畔,静静望着门前的人头攒动。


游船码头对岸的江南园林内,进驻了一家充满格调的老宅咖啡馆“一尺花园”,这里原名“云所园”,是奉贤最早的私家园林,如今已成为青溪古镇乃至奉贤重要的文创场所和“网红”打卡点。经过改造的咖啡馆整体保留着原本的历史风韵,又对品质和意境作了提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节假日更是一座难求。咖啡馆内,游客们临河而坐,从容地点上一杯咖啡,感受咖啡醇厚的香味与江南园林古朴沉静的意蕴碰撞之美。


老街另一头的点心店里,一炉塌饼刚被放入油锅,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排队购买,老板也热情地推销起这一当地特色小吃。几分钟后,一个个塌饼在热油的煎烤下变成金黄色,香味四溢,刚出锅的塌饼外皮松脆,内里软糯,无论是咸鲜的肉馅还是香甜的豆沙馅,都能找到喜爱的口味。游客手里拿着青溪老街的特色小吃,边吃边逛,好不惬意。


屋里厢餐饮在青溪老街开了多家门店,涉及本帮菜、羊肉馆、烧卖、汤包、汤团等多种餐饮业态,不过最让人惊艳的还是“闲来茶馆”。屋里厢总经理杨嘉伟当初把这处民房小院租下来后,装修费了不少心思。“‘闲来’的意思就是有空就可以来,毕竟现在上海的生活节奏这么快,我们就希望游客来了之后节奏放慢一点,喝喝茶,享受一下生活,没必要火急火燎地在古镇兜一圈就结束了。”

冬去春来,平日里有空的话,不妨带上家人朋友,以慢生活的方式,一起去奉贤青溪老街感受这份独特的江南水乡魅力。

文:陈祈

图:陈祈 杜洋域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