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病床开放了,我们也方便了。”日前,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新增设了现代化的康复病区,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贴心优质的团队服务,吸引了一批有需求的患者前来咨询。家住庄行的何女士就是其中一位,自她脑梗以来,一直在市区做康复治疗,但路程遥远很是不便。一次偶然机会,她了解到就近的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康复病房,便和丈夫前来咨询入住,她感慨:“感觉这边很不错,病房环境也比较安静,挺舒服的,而且最重要就是离家近。”

和何女士一样,随着广大居民对康复需求的日益增高,越来越多人渴望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如今,奉贤区正不断完善全区基层康复体系建设,持续拓展社区康复服务功能,全区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康复基本功能全覆盖,其中8家(南桥、西渡、金汇、海湾、奉浦、金海、青村、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市级示范性康复中心。居民就近就便即能享受多形式、高效、便捷的康复服务。截至去年年底,全区社区康复门诊诊疗7685人次,开展康复治疗训练49012人次。

增设康复病区 满足周边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复需求

作为首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过去,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门诊康复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特点,结合各类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备受周边居民好评。随着康复病区的开设,康复中心的功能“再上一层楼”。


980㎡康复病区,30张康复床位,设有移动天轨等现代化康复辅助设施,配备了康复专家、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组成的康复医疗服务团队,提供神经损伤康复、脑卒中康复、膝关节置换后康复、髋关节置换后康复、颈肩腰腿疼痛康复、骨折后康复等特色服务,能够满足周边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复需求。


自康复病区试运行以来,已接收了近10位病人,其中6位病人已康复出院。康复病区负责人王鹏告诉记者:“门诊仅仅只做康复,而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年人不仅有康复需求,还合并有老年慢性疾病。在康复病房,我们可以对他们整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提供包括药物、饮食、改善睡眠等全面的治疗方案。”


65岁的徐先生是首批入住的患者之一,他因胶质瘤术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据家属介绍,此前他们一直在康复门诊进行治疗,因效果显著,决定进一步住院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性化康复治疗和团队医护的悉心照料,徐先生如今已可以自主行走,其家属也高兴不已:“刚来看门诊的时候是推轮椅来的,现在已经不需要轮椅了,效果真的很好。而且在病房里康复更方便,以前在康复门诊一天只能做一次,但在病房里可以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康复服务的质量,每周都会有来自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医院及区中心医院的专家团队下沉到中心进行指导和查房。专家团队会对每位入住的康复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及康复评定。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副主任王岳坦言,“社区医院是患者回到家庭的必要环节。像脑血管病患者,偏瘫或者吞咽功能障碍,反复跑门诊有一定的风险。在社区医院住院的话,患者可能获益更大。专家的下沉既能提高社区康复医师的技能,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依托区域医联体优势 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样“好评如潮”的还有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中心。宽敞的康复大厅内,摆放着腕关节智能机器人、上下肢主被动训练系统、智能阶坡步行训练系统、踝关节智能康复机器人等54种高端、先进、智能的康复设备。上午9点,已有不少康复患者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


目前,该康复中心共有康复门诊、康复评估区、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智能康复港、认知言语治疗室、物理因子治疗室、中医传统治疗室、康复病房等9大区域,可开展康复评估、运动康复、作业治疗、认知言语吞咽治疗、物理因子、中医传统治疗等综合全面的服务项目。


一位正在接受康复手法治疗的沈阿姨告诉记者,她前两年因先后脑梗、腰骨折,来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她直言:“在这里康复蛮顺利的,服务很全面,治疗手法也很不错,复诊的时候医生都说我没有后遗症了!所以我很信得过这里的医生团队,很满意。”


据康复科科长陈丽丽介绍,这里的康复病人多数来自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区域医联体优势,这里的患者从疾病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都能够在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富有效率的“一站式”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下进行。72岁的阳女士也是康复中心的受益者之一,“他们说我们西渡社区就有康复中心,所以我儿子就帮我联系了。这里的医生、护士、康复师都很好,手法都很到位。我从上级医院转诊过来的时候是推着轮椅来的,现在我出去都是走着出去。”


此外,为了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紧密联系村、居委、长护险机构、养老院等部门,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之家”,形成了医院-社区-站点-居家组合式四级康复服务体系。“病情较重的患者我们会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如果患者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也可以选择就近的康复站点进行康复,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上门进行康复评定。”陈丽丽表示,位于村居的康复站点,是不少腿脚不便的康复患者的最优选择。每周,中心会有专业的康复师下沉到站点,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


下一步,区卫健委将加快推进社区康复中心服务功能全覆盖,依托医联体平台,建立健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体系,加大二三级医院康复专科医师下沉社区力度,持续提升社区康复中心专业技能水平,在坚持标准同质和示范引领相结合的基础上,做优整体布局,持续丰富建设内涵,满足辖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复需求。

记者:吴口天 钱子欣

编辑:何海丹

• end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