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石梦竹)如何让嘈杂的病房安静下来,给患者打造一个静养的环境?北京佑安医院的“安静病房”给出了答案。
“我现在住的病房很安静,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和放松。”2月18日,在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二区住院的85岁患者李芳(化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她从13日住院至今,发现这里和自己曾经住过的病房感觉不一样,医护人员都低声细语,病房的环境也更安静舒适。
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二区的医护人员,使用无线对讲耳麦低声沟通。医院供图
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二科原护士长王璇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从2023年起,该科室就开始关注病房噪声问题。“我们有时会在患者满意度调查本上,看到患者关于病房噪声的问题反馈,比如早上五、六点抽血,病房患者经常会被治疗车‘哐当哐当’的声音吵醒,中午休息的时候,呼叫铃经常响个不停……医护人员则反馈,繁忙时段的病区就像超市一样嘈杂:仪器设备的报警声、呼叫器的铃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说话声……各种声音不绝于耳。”王璇说,为此病区专门在护士站、病区门口、走廊等多个点位进行全天24小时的噪声监测。
关门声音有70分贝、夜间抢救有60分贝……噪声监测发现,病区昼间噪声最高达85.9分贝,夜间最高达67.8分贝,均高于我国《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昼间不高于55分贝、夜间不高于45分贝的标准。为了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北京佑安医院启动“安静病房”主动治理项目。
“我们需要降低的主要是物品和人的声音。”王璇介绍,在物品方面,定期对治疗车进行检修,更换减震轮,在护理治疗车上加缓冲垫,为病房门安装静音门吸等,减轻开关门的噪声;同时,病区还为医护人员配备无线对讲耳麦,让他们能低分贝沟通,减少噪声产生。如今,护士站摆放了一台分贝检测仪器,一旦接近60分贝,医护人员就会互相提醒。
“安静病房”门把手上安装了缓冲垫。医院供图
“安静病房”医疗小推车更换为减震轮。医院供图
此外,在多人病房中,一旦有患者的监护仪器发出警报,也会吵醒病房中的其他人。王璇和同事们发现,监测仪器虽然设在病房,但在护士站有一个总机,只要适当调低病房中仪器警报的声音,同时稍微提高总机的声音,护士们就不会错过任何异常情况。
渐渐地,高声呼喊变成低声交谈,医疗设备不再“叮叮咣咣”,患者在噪声方面的投诉也越来越少。如今,“安静病房”越来越受到患者欢迎,开始作为综合学科病房面向更多患者开放。“其实这也让我们从被动听警报变成自己多主动观察、关心患者,把工作做得更细致。”王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