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孩子,你说说你到底碰了什么东西啊?"郑月芬握着儿子冰凉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病床上的李旭阳脸色苍白,紧闭着双眼。

一旁的医生叹了口气:"大姐,您再好好想想,最近他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谁也没想到,这个谜题的答案竟然藏在一顿再普通不过的饺子里。

01

2024年3月的一个清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

蛇口工地上一片繁忙,各种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

李旭阳正在和几个工人讨论今天的施工计划。

作为一个成功的包工头,他事业正处在上升期,手下管理着近百号工人。

"李总,这边的钢筋……"工人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李旭阳的脸色突然变得煞白。

"李总,你怎么了?"

"我……有点头晕……"李旭阳话音未落,双手开始剧烈颤抖,整个人摇摇欲坠。

"不好!快扶住李总!"几个工人连忙上前。李旭阳的身体已经软软地倒了下去,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快打120!"工地上顿时乱作一团。



"病人情况很不乐观。"张思远医生摘下口罩,神情凝重,从医二十多年,像这样的病例他还是头一次遇到。

"初步诊断是多器官衰竭,但具体病因我们还在查找中。他的各项指标都在恶化,尤其是肝肾功能,下降得特别快。"

孙雨婷站在重症监护室外,双手紧紧攥着丈夫的检查报告,手指因用力过度而发白。

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医药世家的女性,她比普通人更能理解丈夫病情的严重性。

"医生,您说他会不会是接触了什么有毒物质?"孙雨婷声音颤抖地问道。

她实在想不明白,一向身体健朗的丈夫怎么会突然病倒。

就在前两天,他们还一起带着女儿去了游乐园。

张思远示意孙雨婷到办公室详谈。

办公室里,医生仔细询问了李旭阳最近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您说,最近他每天的作息都很规律?没有熬夜应酬?"

"是的,"孙雨婷点点头,"他这个人很自律,每天基本就是工地、家两点一线。晚上九点多就睡了,早上六点准时起床。"

"那他平时有没有服用什么保健品或者药物?"

"没有,他一直很注意养生,连感冒药都很少吃。"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医生急匆匆地推门而入:"张主任,李旭阳先生的血液检查报告出来了,发现了异常情况。"

张思远接过报告,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报告显示,李旭阳血液中检出大量环孢素,这是一种通常用于器官移植后防止排斥反应的特效药物。

但据了解,李旭阳从未做过任何器官移植手术。

"这很不寻常,"张思远喃喃自语,"环孢素的剂量如此之高,绝不是偶然摄入造成的。"

接到消息的郑月芬从老家连夜赶来。

当她风尘仆仆地推开重症监护室的大门,看到躺在病床上,插满管子的儿子时,心都碎了。



"旭阳啊,你这是怎么了?"老人颤抖着抚摸儿子苍白的脸,"前几天视频时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声音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孙雨婷在一旁默默流泪,看着这位把儿子从小拉扯大的母亲,心里更是愧疚。

她想起婆婆曾经说过,旭阳从小就像棵小白杨,再大的困难都压不垮。

可是现在,这棵白杨却躺在这里,生命垂危。

"妈,您别太担心,医院正在全力救治。"孙雨婷搀扶着婆婆坐下。

"他小时候最调皮,"郑月芬看着儿子,仿佛陷入了回忆,"有一次发高烧,整整三天没退,我和他爸轮流守着。那时候我就跟菩萨说,只要孩子好起来,我这辈子再也不求什么了……"

监护室里,各种仪器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郑月芬紧紧握着儿子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给他力量。

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但始终找不到病因。

检查报告像一张张无情的判决书,记录着李旭阳各项器官功能的持续恶化。

"妈……"一声微弱的呼唤打破了病房的沉寂,李旭阳竟然短暂清醒了过来。

"旭阳!"郑月芬和孙雨婷同时扑到床前。

李旭阳虚弱地看着母亲,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妈,我想吃您包的饺子……"

这句话像一把刀,狠狠地戳进了郑月芬的心里。

从小到大,每当儿子遇到困难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她总会包上一顿饺子。

韭菜馅的,那是儿子最爱的味道。



医院特批让家属在病房旁的小厨房准备饭食。

郑月芬和孙雨婷开始准备包饺子的材料。

"旭阳最爱吃韭菜馅的。"郑月芬一边和面一边说。

孙雨婷取出家里带来的面粉。

这是她前段时间在市场上买的一个新品牌,据说是特制的营养面粉。

郑月芬开始揉面,突然她的动作停住了。

"这面……怎么感觉不太对劲?"老人皱着眉头,仔细查看面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