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县:“小托管”托起幸福大民生
寒假期间,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各乡镇的“儿童之家”和公益托管班热闹非凡,一场场充满爱与关怀的活动在这里温暖开展。盐津县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充实、快乐的假期环境,践行了“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的民生承诺,点亮了众多留守儿童的暖冬时光。
多元化托管服务,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盐井镇水田第二小学托管班以“教育+托管”模式,为75名留守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托管班不仅安排了作业辅导,帮助孩子们巩固知识,还增设了科学手工实验、绘画、音乐、体育等兴趣课程,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
“在家只能写作业和看电视,很无聊,但在托管班有老师和小朋友陪我玩耍,还能做手工、做实验,我感到很开心。”水田二小四年级学生吴若汐说。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不仅解决了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看管的问题,还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寒假里,昭通市盐津县水田第二小学设立集中托管班。托管的75人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对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教他们做手工和科学实验,还带他们玩游戏。多样化的课程让孩子们有了一个多彩的假期。
盐津县的托管服务不仅局限于水田二小。全县各乡镇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在滩头乡玉屏社区“儿童之家”,“温暖早春,筑梦未来”寒假集中关爱课程服务班吸引了众多留守儿童。当地回家休假的大学生志愿者不仅为孩子们辅导课程,还引入科学小实验、英语启蒙等拓展课程,拓宽孩子们的学习思维。牛寨乡新华村的公益课堂也备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志愿者们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同时安排了手工、绘画、体育游戏等趣味活动。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汇聚爱心暖流
盐津县的寒假托管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水田第二小学的托管班得到了上海库珀益启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基金会为孩子们提供了科学手工实验器材,常青藤爱心传递团队也积极投身其中。在落雁乡,农家书屋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乐园”,丰富的阅读活动,培育了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激发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此外,盐津县还借助“爱心妈妈”团队、“儿童主任”等志愿服务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帮助。在落雁乡及第社区,志愿者们陪伴孩子们学习、玩耍,填补因父母外出务工在孩子们心中产生的情感空缺。在牛寨乡,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作业的同时,还讲授交通、消防安全等知识,让孩子们于快乐之中茁壮成长。常青藤爱心传递团队志愿者王熙杰告诉记者,通过这次志愿活动,他深切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会孩子们知识,更关键的是通过耐心沟通,鼓励孩子们具备直面生活困难的勇气。
元宵节前夕,普洱镇机关党支部联合跳桥社区党总支也开展了“关爱‘一小’共度元宵”活动。志愿者组织孩子们猜灯谜,向他们讲述元宵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让他们在趣味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还手把手教孩子们包汤圆、抄手。
“小切口”切入“解题”,托起幸福大民生
盐津县的寒假留守儿童托管服务看似是一个小的举措,实则恰是以这样的“小切口”深深地切入民生的肌理,从而实现了“大幸福”的丰厚内涵。
202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地将“深化‘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列为10件惠民实事之一,这无疑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对于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的重视。而这一举措也是全省“五级书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重点工作方向。盐津县在这样的政策大势下,积极探寻适合本地留守儿童的关爱之路,通过摸清情况、精准开展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关爱与保护。
盐津县将持续深化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在托管模式方面将不断探索改进,邀请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在这片充满爱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威信县:寒托班守护童心托举未来
春节假期刚过,昭通市威信县广大农村劳动力就奔赴全国各地,开启了“薪”生活。
威信县地处乌蒙山深处,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外出务工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统计,全县有20多万农村劳动力,就有18万人在外务工。家住扎西镇龙溪社区的小学生陶媛媛便是留守儿童的一员。因父母在浙江打工,一到假期,她和妹妹在家的生活、作业辅导就让家里老人感到苦恼。
扎西镇龙溪小区志愿者辅导孩子做作业。威信县教体局供图
“我们老两口一个要干活,一个要照看小孙子,实在是看管不过来。好在政府开设了托管班,我们很放心把孩子送来这里。”陶媛媛的爷爷陶战华感慨道。
为有效解决寒假期间全县留守儿童在家无人管、安全无保障、学业难辅导等问题,威信县发动教师、返乡大学生、驻村工作队等,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场所,开办免费的寒假集中托管班,着力解决广大在外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也让孩子们在安全温馨、充满活力、爱意满满的环境中度过充实快乐的寒假。
“我是第二次参加托管班,很开心,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提升我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我感到非常充实。”陶媛媛高兴地说。
托管班自2月6日开班以来,每天从上午10点至下午16点,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带领孩子们玩游戏、劳动、唱歌、绘画、做手工、讲故事等,一个个快乐的身影、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充盈在托管班里。
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威信县教体局供图
“他们纯真的笑容总是感染着我,我很高兴能够参与到他们的成长中,同时也让我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他们。”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的昆明传媒学院大一学生张涛说。
今年是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托管班将讲好“扎西会议”故事融入红色教育主题,通过讲红色故事、看红色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习了解在家乡发生的系列红色故事和有关长征的诗词,培养孩子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根据不同主题,精心设计服务内容,让孩子们在假期内讲一个红色故事、会写一幅字、会画一幅画、会做一个手工、会跳一支舞、会唱一首红歌、会讲一个安全知识、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学会一种体育技能、学会一项非遗技能。”威信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魏康琼介绍。
孩子们在阅读。威信县教体局供图
据悉,托管班为期15天,采取“老师+志愿者+社工+服务”托管模式,共开设托管班13个,覆盖336名留守儿童,7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工作。托管服务围绕安全文明、红色教育、民族文化、科技创新四个主题,以寓教于乐的活动为主、假期作业辅导为辅,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红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培养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据介绍,下一步,威信县将持续创新假期公益托管班服务,统筹资源,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老店镇:“托”起乡村留守儿童多彩寒假
走进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老店镇新村社区留守儿童寒假集中托管服务点,到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41名留守儿童在老师和志愿者的陪伴下,尽情享受着欢乐的寒假时光。
“读书分享课就像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宝库。”四年级学生雷舒然说。在学校图书馆里,“书香教师”赵成元老师引导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并分享读书心得。孩子们踊跃参与,热情高涨,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与同学们交流阅读感悟。
在教室里,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王诗语、王秋瑞带领孩子们开展手抄报、手工课活动。“春节习俗”“向日葵纸花”……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绘制出色彩斑斓的手抄报,通过手工制作将创意变为现实。
足球场上,老师王朝荣凭借专业知识与满腔热情,为孩子们讲解足球规则、认识场地,传授荡球、踩球、拉球等技巧,带来了丰富充实的足球学习体验。
“我们以活动为主,组织教师们精心准备,确保每一天的每一项活动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让孩子们真正有所收获。”老店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介绍,此次托管班组建了以党员老师为龙头,返乡大学生、村医、派出所民警等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集体游戏、文体娱乐、阅读指导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托管服务。
家住老店镇新村社区8组的普绍艳3兄妹,父母通过劳动力“组织化”输出,常年在江苏省宜兴市务工。父亲普恩伦说:“有了托管班,孩子开心,我们放心。” 近年来,昭通市积极持续推动实现留守儿童管护有人、学业有教、困难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家“六有”目标,力争每名在家无人管护的留守儿童都能得到集中托管服务。
据了解,在巧家县老店镇,像新村社区这样的留守儿童寒假集中托管服务点有2个,目前已有102名6至16岁的留守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以及其他自愿接受托管的孩子享受服务。
来源/七彩云端 记者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张拯平 敖素素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胡华伦 赵香恩 王国宪 白芯 威信县融媒体中心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刘玉
投稿/822996965@qq.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