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游庆典,萌娃与围观市民互动。 资料图
往年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 通讯员 彭赐该 供图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2023年度履职情况评估结果,深圳市宝安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相关保护单位获优秀评级,是深圳仅有的两个优秀项目之一。这座承载500年历史记忆的民俗盛会,正以非遗活化+科技赋能+消费场景创新,构建起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活态样本。
经济增量
老字号庙会期间营业额飙升,占全年营业额五成以上
北帝古庙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真理街,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道光八年(1828年)、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1926年、1931年、1992年多次重修。发轫于明代的北帝祭祀传统,如今有巡游庆典、粤剧和木偶剧演出以及千岁盆菜宴的焕新演绎。
2024年庙会期间,106支巡游队伍沿4公里文化轴线行进,潮阳英歌舞的槌声与吴川飘色的凌空绝技交织,千米长街摆开千席盆菜宴,相关流量超过7亿,持续累计吸引了200万名市民和游客参与。从“非遗之树”的创意打卡到面包市集的跨界融合,从百年骑楼下的广式糖水到元宇宙概念的虚拟庙会……热闹的景象之下,让“文化流量”成功转化为“经济增量”。位于真理街的老字号铨利老饼家,在庙会期间营业额飙升,占全年营业额的50%以上。与此同时,北帝古庙附近街上的其他店面也迎来了销售高峰,销售额猛增。店主们感慨,每一天都是庙会就好了。
破圈传播
打造校园非遗传承方阵,开展困境儿童亲子醒狮公益项目
站在新的起点,古老的仪式又将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让传统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每年,历时多天的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中,千岁盆菜宴、风采队伍大巡游、“阿公赐烧肉”和木偶戏等活动轮番上场;而非遗文化节、夜市美食节、电竞嘉年华等传递庙会推陈出新的热情。
近年来,西乡街道以“固本开新”为主线,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通过实施“非遗文化进校园”工程、打造校园非遗传承方阵、创新开展困境儿童亲子醒狮公益项目等举措,构建起“沉浸体验+创新表达+社会关怀‘三位一体的文化活化模式。这一系列实践通过“非遗+教育”“非遗+公益”的跨界融合,使西乡醒狮等文化符号走出一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的示范路径。
2024年,庙会首次采用主会场和分会场多点联动的方式,一连串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及游客涌入,成功带火了周边街区和附近景点,消费空间得到充分的延伸。西乡街道巧妙地将文化、旅游、商业三者结合,打造出一个拉动消费和传播文化于一体的“超级文旅地标”,在宝安实现了通过传统文化活动拉动消费增长的景象。
创新手段让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每年三月三庙会都在推广方式上不断创新,通过多元化手段提升影响力。例如在2024年的庙会现场直播中,创新性地引入手语翻译主持人,丰富了活动的推广形式,首日直播观看人次超3000万,27家媒体聚焦报道,全网累计曝光量超7.3亿。
同时,庙会通过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起话题营销,鼓励游客分享精彩瞬间。“深圳西乡”和“三月三庙会”成为网民讨论焦点,进一步拓宽了庙会的影响范围,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深度融合。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预告
已启动巡游队伍征集
2025年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将于3月26日至4月3日举办,以“主会场+分会场”多点联动的形式,围绕西乡辖区内艺术馆、图书馆和各大商圈,特别策划30余项活动。届时大巡游和千岁大盆菜等特色活动将轮番上场、国家级非遗团队及街道优秀文艺团体献上精彩表演、商圈相关促消费系列活动“不打烊”。
筹备中的乙巳年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已蓄势待发,目前相关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巡游队伍征集已正式启动,其他精彩内容也将陆续揭晓。当500年北帝鼓再度擂响,时间将见证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跳动在城市脉搏中的文化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