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患有心房颤动(房颤)的老年人来说,停止使用抗凝药物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大!研究表明,停药会显著增加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很多人以为的“出血风险”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老年人用药两难:既要防血栓,又要防摔倒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会导致中风、心脏病发作甚至死亡的风险大幅上升。抗凝药物(也叫血液稀释剂)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老年人和家人对“抗凝药”又爱又怕——担心用药后容易摔跤导致大出血。
这种顾虑其实不无道理: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摔倒风险确实增加了。但问题来了:是该继续吃药预防中风?还是停药避免出血?
新研究:停药风险远大于想象
根据巴斯大学的最新研究,答案显然倾向于“继续用药”。研究发现,在7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中,停止使用抗凝药物并不会显著增加大出血的风险,但会将中风和死亡的风险提高三倍!换句话说,停用抗凝剂带来的危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
新型药物:更安全、更方便
过去,治疗房颤只能依靠一种叫做华法林的传统抗凝药。这种药需要严格控制剂量、注意饮食禁忌,还经常需要抽血监测,给老年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近年来,新一代的“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逐渐成为主流选择。这类药物不仅效果更好,安全性也更高。例如,阿哌沙班等新型抗凝药不仅能有效预防中风,还能显著降低严重出血的风险。
老年人用药,医生建议:沟通是关键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否继续使用抗凝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综合评估。医生建议:
充分沟通:和主治医师详细讨论药物的利弊。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效果。权衡风险:在预防血栓和避免摔倒之间找到平衡点。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抗凝治疗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但研究明确告诉我们:停用抗凝剂的风险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新型药物的出现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让用药变得更安全、更方便。
所以,请记住:在面对是否停药的问题时,一定要和医生充分沟通,切勿擅自决定!毕竟,健康无小事,多一份谨慎,就多一份保障。
参考资料:Mitchell, A., et al. (2025)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n older people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during exposed and unexposed treatment periods.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