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案情回顾
近期,申请人电工韦某在施工现场作业时,因人字形木梯突然断裂,他不幸坠落,造成右手臂肱骨骨折。出院后,申请人韦某要求被申请人某建筑公司对于他的人身损害赔偿20万元。
某建筑公司代表赵某反映:韦某进本公司从事内部装修刚满10天,就发生了坠落事件。他出院后,多次到公司讨要赔偿款。因韦某在施工作业中坠落受伤,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条文,并结合他身体损害的实际情况,最多只能再赔偿10万元。
之前此案在滨江派出所组织开展过两次调解,虽然没有达成协议,但为后期进一步化解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解由区应急局主动介入,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在区应急局执法大队第三次启动“三所联动”本案调解。
PART 0 1
听诉求 剖析案情
调解会准时开始,双方当事人先陈述事件经过,充分表达各自的意愿和诉求。
申请人韦某先简要陈述:我在施工作业中受伤,我要求公司进行工伤认定,同时支付我10天的工资4000元以及20万元的赔偿,其中包括误工费、后续医疗费、营养费和护理费。
被申请人某建筑公司代表赵某也简要陈述事件经过:事实我们认可。事件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就把韦某送到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并支付住院医药费7万多元。出于人道主义,我们最多再赔偿韦某10万元。
面对双方诉求差距过大,“三所联动”开始艰难攻关。
律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相关法律条文的说明解释:工伤认定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而且赔偿金额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因韦某刚入职10天,若坚持工伤认定,不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获得的赔偿金额可能达不到申请人的期望值。
警官从治安角度反复强调:你们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请你们双方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着眼,保持冷静,努力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调解员把握时机,向双方提出:申请人韦某的第二个诉求,要求公司支付他10天的工资4000元。对申请人这个诉求,公司方面是否可以接受?
被申请人某建筑公司的代表赵某与相关领导沟通后,点头同意:对韦某的这个诉求,我们可以接受。
申请人韦某的第二个诉求落实了,但对他提出的赔偿款数额,双方仍然分歧很大,使调解一时陷入僵局。
PART 0 2
背对背 抚慰引导
面对双方的偏激情绪,“三所联动”决定采用背对背的调解方式,调解员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角度,从“情”与“理”出发,耐心地抚慰引导。
调解员对申请人韦某语重心长的说:你受伤后,公司在第一时间就把你送到医院治疗,用最好的药,及时做手术,还支付住院医药费7万多元。公司做到这一步,表示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但公司目前也有难处,请你在赔偿数额上做出一些让步,尽快解决你们这个纠纷。
接下来,调解员与被申请人某建筑公司代表赵某进行沟通。谈到申请人韦某的诉求,他无奈的说:对于给韦某的赔偿,公司态度是诚恳的,也是积极的。韦某坠落受伤后,公司采取积极措施,也承担了很大责任。公司已经为他支付7万元的医药费,如果再让步,我们负担太重了。
调解员语气温和的引导说:在这起事故中,你们公司确实有责任,韦某的家庭情况也确实很困难。请公司考虑,能够在赔偿上适当让步。尽快处理好这件事,能够为你们排除阻力,有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
被申请人某建筑公司代表赵某马上表态说:我们全力配合,争取尽快了结这件事!
PART 0 3
齐努力 促成调解
经过多轮抚慰引导,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逐渐平缓,也清晰的认识到各自的责任和利益的平衡点,双方在赔偿数额上逐渐接近。
调解员把握时机,果断提出:今天街道为你们双方搭建调解平台,机会非常难得,请你们双方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能够换位思考,求同存异,争取尽快解决你们之间的纠纷。你们双方也进行了充分协商沟通,为此我们建议:将赔偿数额确定为16万元,并一次性解决。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二
法条速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
三
小编心语
1、“三所联动”在处理民事纠纷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本次调解中,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调解难度大。调解员运用灵活多样的调解方式,对当事双方共情抚慰和耐心引导;律师提供专业法律支持,为双方当事人答疑解惑;民警协助维持调解秩序。“三所联动”协同作战,共同攻关,成功化解了这个疑难案件。
2、在调解中,注重双方的实际需求,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在面对双方情绪激动、诉求差距过大的情况下,“三所联动”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有效地安抚双方情绪,并引导双方理性思考,通过深入了解双方的诉求和困境,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成功的化解了双方的纠纷。
3、“三所联动”高效快捷处理纠纷,有助于避免长期的法律诉讼和进一步的社会矛盾。在本次调解中,“三所联动”充分了解纠纷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双方的诉求和困境,并形成合力,调解员“讲情”安抚情绪,律师“说法”解释条款,民警“讲理”摆出事实,帮助双方当事人理性分析情况、找到利益平衡点,将释法说理与纠纷化解深度融合,最终促成双方理性的化解了纠纷。不仅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