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TOP大学来了”公众号整理,来源:斯隆奖官网、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等

2月19日,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斯隆研究奖公布了2025年的最新获奖名单。

共有126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有28位华人学者。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领域有22位学者获奖,其中,华人学者占8席。迄今,已有58位斯隆奖得主拿下诺贝尔奖。


据知名公众号“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统计,获奖者中北京大学校友5人、清华大学校友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2人,南京大学校友1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1人,浙江大学校友1人、山东大学校友1人,南开大学校友1人,华南农业大学校友1人、香港大学校友1人,香港科技大学校友1人。


(来自: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

部分学者简介


吴良(Liang Wu),现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2017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 Richard L. Greene 实验凝聚态物理论文奖,2018 获得“福布斯30位 30岁以下精英”,2020年荣获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2010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南大物理系06级毕业生)。201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任伯克利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吴良在南京大学就读期间曾获得“2008年国家奖学金”。

主要研究兴趣为:凝聚态,超快光学和太赫兹。


曹浩(Hao Cao),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之后在加州理工和哈佛大学工作。2022年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是行星磁场起源和动力学。参与多个NASA和ESA的空间和行星科学项目,包括Cassini,Juno,JUICE (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TRACERS。


黄雄怡(Xiongyi Huang),现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导师为傅尧和石景),后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出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

研究兴趣是酶催化、化学生物学、有机和生物无机化学。


潘略(Lue Pan),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他专门研究代数数论。Pan 自 2018 年以来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的讲师,拥有北京大学学士学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


贾志豪(Zhihao Jia),现任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201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 2020 年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兴趣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机器学习 (ML) 的交叉领域。特别是,我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为新兴的 ML 应用程序(例如大型语言模型和生成式 AI 任务)构建高效、可扩展和高性能的软件系统。


Sharon Yixuan Li,现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

2013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17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安全可靠的 AI 的算法和理论基础,解决模型开发和在开放世界中部署方面的挑战。这涉及处理分布外数据、量化不确定性以及学习其中的新结构和类别。目前重点是构建负责任的前沿模型,例如大型语言模型 (LLM) 和多模态 LLM。


汪骁Xiao Wang),现任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曾 获得 2015 年 CSAW 应用网络安全最佳论文奖、2015 年 iDASH 竞赛奖、2016 年 Human Longevity Inc. 2016 年 MPC 奖,以及 2017 年 ACM CCS 最佳论文奖。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一等荣誉学士学位),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研究兴趣涵盖计算机安全、隐私和密码学。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实用的多方计算、零知识证明和基于格的密码学,以及它们在机器学习、数据库、形式化方法、健康信息学和法律领域的应用。我喜欢基于高级加密技术构建真实的系统,并突破其实用性的极限。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斯隆奖、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