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铭初心,学思践悟担使命。

2月18日,为充分发挥资深法官“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干警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百色中院举行青年法官导师制工作交流座谈会,由资深法官导师以一堂充满温情的“开学第一课”为青年干警“传经送宝”。院党组书记、院长潘凌宇,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孝国,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邓梅君及29名青年法官、法官助理代表一同座谈交流。



“要处理好案件,我们应该从当事人的意见、在案的证据中抽丝剥茧,探寻案件纠纷背后的缘由。”“法官要注重查实证据的‘三性’,了解清楚案件全貌,作出正确的判决。”“要以司法审判事业的公正权威、维护公平正义的胆魄勇气、法官的专业学识素养为底气,在开庭办案时保持自信,有序推动庭审进程。”“与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要以同理心、共情力缓和当事人的情绪,运用好沟通技巧进行释法说理,促进当事人认同法院的依法裁判。”“办理信访案件时,要以真诚的态度倾听信访人的诉求,解答信访人的疑惑,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帮助信访人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争取通过调解等方式纾解信访人心中的急难愁盼。”“在涉及债权债务的继承案件中,要发挥诉讼参与人作用,共同查清被继承人财产情况,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对青年法官、法官助理在工作中遇到的案件事实认定经验需要积累、庭审驾驭能力需要锻炼、沟通信访人有难度等实际问题,潘凌宇和各位资深法官导师结合多年工作经历作了经验分享和案例解析。

结合与会同志提出“如何找到好的论文选题”的问题,2024年获得全国法院第三十六届学术讨论会征文一等奖的黄媛郡与大家交流了心得体会:“对公平正义的情怀、对新领域的求知欲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推动力,平时加强阅读积累,对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敢于练习写作就会有所收获。”而后,张孝国结合上级法院工作部署和历年征文要求,从论文选题的角度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


随着讨论升温,思想的火花在交锋中迸发。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潘凌宇结合真实案例和工作经历,着重围绕“法官如何在审判工作中适用‘生活经验法则’”与大家展开探讨。在具体案件中,由于在案证据、当事人意见反映的案件情况不够全面等原因,需要法官践行“天理国法人情”理念,运用生活经验法则帮助查清案情、化解纠纷。办案时,审判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证据调查和逻辑推理,运用生活经验对案情进行全面客观的考虑,力求查清案件事实,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同时,生活经验对事实的认定有填补的作用,但不能代替证据审查,只能在证据不够全面、案情不够清楚时进行辅助运用。法官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要学会观察与感受,不断积累与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相关的阅历和经验。从生活经验的角度,与当事人换位思考,做到共情和倾听,更好理解当事人的诉求,能够在办案过程中促进法官、各方当事人共情交流,有利于缓和对立情绪并开展调解工作,实现实质性化解群众纠纷。


为强化法官队伍“青蓝相继”,百色中院搭建资深法官、青年干警之间的青年导师制交流平台,积极发挥资深法官导师“传帮带”的政治引领和业务领军作用,加快法院审判梯队建设,在百色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中激发更多青春力量。


百色中院

来源 | 百色中院

文/图 | 黄 潇 隆海亮

编辑丨隆海亮

审核丨黄 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