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俄军库尔斯克地区发起穿插包围行动,战场态势出现重大转变。俄军特种部队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在电子战掩护下,突破乌军第37、92机械化旅防线。俄军采用“三步渗透”战术:派出电子战小组干扰乌军通信系统,随后特种部队利用通信盲区渗透,最后主力部队从多个方向展开穿插。这种战术在不到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迅速形成包围圈,限制乌军的机动空间。

被围困的乌军两个营约1000名官兵面临严峻考验。补给线路被切断后,多次组织突围未果。乌军指挥部调动Mi-8运输直升机实施空投补给,但因俄军部署S-400防空系统和“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构建的多层防空网而无法突破。

地面运输线路上,俄军布设由T-90坦克、BMP-3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构成的火力封锁线,阻断外部支援。乌军尝试开辟地下通道进行补给,但因地质条件复杂和俄军持续侦察,进展缓慢。被困部队的弹药储备量仅能维持3-5天作战。

10月10日,在库尔斯克西北部战区,9名乌军无人机操作员在弹药耗尽后被迫投降。这些战俘在投降过程中遵守相关程序,放下武器并举手示意。俄军在接受投降后,在未经任何审判程序的情况下执行枪决。

乌军损失的1533辆装甲战车中,包括248辆主战坦克、486辆BMP系列步兵战车和799辆装甲运输车。1449辆损失的军用车辆可细分为:798辆燃料运输车、423辆弹药补给车和228辆战场抢修车。

火炮系统方面,损失的354门各类火炮包括:152毫米自行火炮86门、122毫米火箭炮系统127门、牵引火炮141门。电子战设备损失涉及18套美制AN/TPQ-36型反炮兵雷达系统和12套北约提供的战场通信系统。

在防空作战中至少有15套“铠甲-S1”系统和23套“山毛榉”防空系统遭到不同程度损坏。拦截85架乌军无人机的行动中,俄军消耗大量防空导弹,估计超过210枚各型号导弹。

俄军部署的“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构建覆盖300公里半径的电子干扰网。系统配备先进的相控阵天线,能够同时对多个频段进行干扰,使超过80%的乌军无人机失去控制。其中65%是因电子干扰直接坠毁,15%被迫返航。

乌军通信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加密通信成功率从原本的95%降至20%,战场雷达探测效能降低60%。装备美制AN/TPQ-36反炮兵雷达的乌军部队,探测精度从原本的50米误差扩大到150米以上。

乌军采取应对措施,在西方技术支持下,通过将防空系统分散部署到30个以上的小型阵地,并保持高频率机动,使装备生存率提高约40%。同时,采用“哑火”战术,即在发现俄军电子干扰后立即改变作战频率和通信方式,使对俄军空中目标的拦截成功率维持在35%左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