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年,史思明,这位曾经纵横北方、叛军之中的无冕之王,如今却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双手被反绑,身上沾满尘土与鲜血。

他的眼中满是惊恐,声音颤抖地哀求:“不要杀我,我死不足惜,但现在杀我,大业就不成了……”

然而,站在他面前的,正是他的亲生儿子史朝义。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叛军枭雄落到如此境地?又是什么,让父子之间的仇恨深重到生死相向?这一幕,是史朝义的胜利,还是史思明的报应?

从边境小卒到叛军枭雄,他的野心一步步吞噬了自己

史思明,原名阿史那崒干,出生于宁夷州突厥部落,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的边境骑兵。



他身材瘦小,但极其聪明,能说六国语言,擅长察言观色,在军中迅速崭露头角。

他先是骗过奚王,借刀杀人,成功立功;后来又投靠安禄山,与其并肩作战,成为叛军中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他率三千骑兵攻克常山,仅用八天便斩杀唐朝名将颜杲卿。



战功赫赫的他,最终在安禄山死后反叛安庆绪,吞并势力,成为叛军的实际掌控者。

759年,他自立为王,称帝范阳,誓要推翻唐朝,建立自己的天下。

但,他可以轻易背叛同僚,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儿子。

父子反目,弑父之局在黑夜中悄然展开



史思明对子嗣的偏爱,使得他亲手埋下了自己的灭亡之因。

他宠爱幼子史朝清,视为继承人,却对长子史朝义充满怀疑与轻视,甚至屡次辱骂。

761年,他进攻陕州失利,怒气难平,迁怒史朝义,甚至当众宣称:“等我攻下陕州,还是要杀了你!”

这句话,成为他最后的遗言。



史朝义的部将骆悦、蔡文景看清了局势,劝说史朝义先发制人,否则死路一条。

犹豫再三,史朝义终于点头。

深夜,骆悦率三百精兵突袭史思明的营帐。

史思明仓皇逃跑,骑马试图突围,却被乱箭射中,坠马被擒。



当他被拖到史朝义面前,他的眼神第一次露出恐惧。

他跪在地上,低声哀求:“不要杀我,等到了长安再杀我也不迟……”

骆悦冷笑:“留你一天,我们就多一份威胁。”

没有任何犹豫,勒杀令下达,绳索收紧,史思明的挣扎渐渐停止。

曾经的叛军枭雄,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手中。



史思明死了,他的帝国也走向覆灭

史朝义弑父继位,成为叛军的新主,但他并未迎来胜利。

他的军队因为弑父之事人心不稳,唐军趁机反攻,叛军节节败退。

762年,洛阳失守;763年,史朝义走投无路,在逃亡途中自缢身亡。



安史之乱,最终以史思明、史朝义父子接连毙命而彻底终结。

史思明曾经相信,他的野心能带来一个新的王朝。

但最终,他的野心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他的家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