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 年,17 岁的吕正操因一位远房亲戚的介绍,加入了张学良的卫队旅。当时,张学良的卫队旅重视士兵文化素养,吕正操虽仅有小学学历,但他勤奋好学,很快在众人中崭露头角。
张学良注意到吕正操写得一手好字,对他颇为赏识,便推荐其报考东北讲武堂。1923 年,吕正操成功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5 年 10 月毕业后,吕正操成为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负责管理讲武堂毕业生的分配与任用,开始在张学良身边参与重要事务。
万毅在学习期间表现优异,不仅军事技能出众,而且文化课程成绩也名列前茅,深受教官和同学们的称赞。6 个月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天津张学良司令部副官处当上士。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1926 年,万毅经过考试,万毅留在张学良身边工作。
不久,张学良率部进驻北京,万毅也随之前往 。
1936 年 10 月,吕正操被张学良调到西安,在张学良公馆担任内勤工作,得以近距离参与重要事务的处理。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爆发,吕正操负责保卫张公馆,密切关注局势动态,全力保障张学良的安全 。
同一时期,万毅时任东北军第 109 师第 627 团中校团长,接到张学良的命令后,他迅速率部前往渭南前线,抵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以实际行动支持西安事变,展现出坚定的立场。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立即邀请中共代表团到西安共商大计。周恩来一行 12 人抵达西安,住在张公馆东楼,为和平解决事变积极奔走。
二十五日下午,张学良作出了一则重大决定,他亲自前往吕正操等人的居所,同他们说他将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回归之间就在三天后。
吕正操深知蒋介石的为人,判断蒋介石决不会轻易放过张学良,极力劝阻他不要前往,但张学良心意已决,坚决不听。
万毅得知此事后,同样认为张学良此举过于冒险,多次表达反对意见,然而依旧无法改变张学良的决定。
西安事变无疑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张学良这一去,便被蒋介石长期扣押软禁,失去了自由,长达 54 年未能与吕正操、万毅相见。东北军也因此群龙无首,陷入混乱,最终分崩离析。
吕正操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深感愤怒和失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立场。在与中共党员的深入接触中,特别是在西安事变谈判期间多次与周恩来相见后,他深受共产党抗日主张和革命精神的影响,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救中国。1937 年 5 月,吕正操经中共北方局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万毅在西安事变后,因发表批判张学良送蒋回南京的 “义气” 行为的文章,遭到东北军内部部分人员的监禁。获释后,他对国民党的腐败和专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更加认同。
1938 年 3 月,万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吕正操和张学良始终没有放弃对彼此的牵挂,他们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隐晦的方式保持着联系。有时,他们会托人秘密传递信件,尽管这些信件不能署名,以免被蒋介石的特务发现,但字里行间的深情厚谊却从未减少。
1984 年 6 月,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张闾蘅从香港来到北京洽谈商务,特地看望了吕正操。
她向吕正操介绍了少帅在那边的生活,并转达了张学良的口信: “我大爷知道我常来大陆做生意,有次跟我说,他很想大陆的两位老部下,一个是吕正操,一个是万毅,让我找机会帮他去看看他们。”
1991 年 3 月 10 日,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荻终于获得许可,前往美国探亲,这是他重获自由后的一次重要出行。经深思熟虑后,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吕正操担任代表,赴美探视张学良,并诚挚地邀请他重返大陆。
吕正操得知此事后,心情十分激动,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也期待着能与阔别多年的老上级相见 。
5 月 23 日,吕正操一行五人肩负着使命,从北京飞往旧金山。他精心准备了三份别具意义的礼物,打算送给张学良。
其中一套《中国京剧大全》,是张学良平素喜爱之物,希望能借此勾起他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新采制的碧螺春茶,承载着家乡的味道,让漂泊在外的张学良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情;还有大书法家启功手书的贺幛,上面书写着张学良视为座右铭的诗句:“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5 月 29 日,吕正操抵达纽约,终于与张学良见面。
5 月 30 日下午,吕正操与张学良在曼哈顿一家瑞士银行的经理办公室进行了第二次会面。吕正操郑重地向张学良递交了邓颖超的信,并转达了党中央领导对他的问候。信中,邓颖超受邓小平的委托,诚恳地欢迎张将军在方便的时候回家乡看一看,表达了大陆方面的诚挚心意 。
张学良接过信,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看到末尾邓颖超的签名时,他感慨地说:“周恩来我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 沉思片刻后,他又坦诚地表示:“我这个人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
他深知自己的身份敏感,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关注,因此对于回大陆一事格外谨慎 。
万毅与张学良的缘分始于 1925 年,万毅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在学习中表现出色,不仅军事技能过硬,理论知识也十分扎实,给教官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6 个月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天津张学良司令部副官处当上士 。
1926 年春节后,万毅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他经过了严格的考试,最后,万毅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表现,留在张学良身边工作。不久,张学良率部进驻北京,万毅也一同前往。
1929 年 1 月,万毅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考取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九期,并被编在第 1 总队第 3 大队第 10 队。在讲武堂期间,万毅深知机会难得,学习格外刻苦。
万毅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近 2000 名毕业生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1930 年 6 月,讲武堂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出席颁奖仪式。张学良亲自为前 30 名毕业生颁发奖品,他首先走到万毅面前,将一块怀表和一把指挥刀送到万毅手上,深情地说:“好好干。”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万毅与张学良自此分别,此后的岁月里,万毅无时无刻不在为张学良的命运担忧 。
几十年来,万毅始终关注着张学良的消息 。
1990 年 6 月 1 日,张学良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参加 90 寿庆,这意味着他终于获得自由。万毅从新闻媒体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无比激动。
在此之前,万毅曾修书一封,祝贺张学良九十华诞,表达自己的思念与敬意。1991 年初夏,万毅本来有机会前往美国看望张学良,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此时的万毅已经双目失明,行动极为不便,身体状况不允许他长途跋涉前往美国。尽管心中满是不舍和遗憾,他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最终,他修书一封,托付前往美国的吕正操捎给张学良,以表达自己对张学良深深的崇敬与无尽的思念之情 。
后来,张学良的侄女张闻芝、张闾女士来北京,专门前往 301 医院看望万毅。她们转达了张学良的问候,万毅深受感动,嘱托她们捎去对张学良的问候与祝福 。
但可惜的是,万毅的这一夙愿最终未能实现。1997 年 10 月 31 日,万毅带着对恩师张学良的无尽思念,走完了人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