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会上痛批第一秘书陈伯达,把一旁的林彪吓得瑟瑟发抖。这其中有何秘籍?陈伯达又做错了什么呢?点赞关注我们发车了~~
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是从主席出访苏联开始的。1949年开国典礼前夕,毛主席一边忙着大典的筹划工作,一边又向有关人员布置了准备出访苏联的任务。由于此次出访正逢斯大林的生日,毛主席还特意筹备了一份厚礼,以表示我国的诚意。开国大典全面落幕后,毛主席便亲率代表团在西直门火车站登上了复苏的火车,同行的人有陈伯达、叶子龙等人。主席能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将陈伯达带在身边,足以见得他对这位秘书的喜爱。可陈伯达却在这场旅途中多次犯错,最终遭到了主席的怒批。
首先是赴苏当天,陈伯达竟然私自外出一个下午,事前没有向党中央请假。后来经过调查才得知,陈伯达是为了去看儿子,擅自搬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去住,差点耽误了第二天的工作。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批评他,反而还体贴的为他解释说,陈伯达父子多少年没见过面了,难得有这次机会,他念子心切,去见个面也可以理解。当时虽然公务繁忙,但既然主席都没有计较太多,大家也就没再责怪陈伯达失职,而是各自忙工作去了。可陈伯达非但没有珍惜主席的宽容,反而还多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犯错。
斯大林为感谢毛主席的来访,亲自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活动,陈伯达身为主席的俄语翻译,自然也一起陪同入场,宾客之间相谈甚欢,陈伯达最终也尽职完成工作,把斯大林的话及时翻译给主席听。可是酒过三巡之后,斯大林突然来到陈伯达的身边,高度称赞他为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还表示拜读过他的著作,得到了很多收获与感悟,这顿时让陈伯达心花怒放,他露出满面笑容,非常高兴的同斯大林谈起话来,完全忘记了要把对话翻译给主席,哪怕是赞美自己的话,也应该先让主席知道才对,这才是他的工作本分!!可当时陈伯达沉浸在虚荣中,竟然把主席晾在一边。在如此重大的政治外交场合,陈伯达忽视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反而喜欢出个人风头,这样的错误不可谓不严重。
这还不算完没过几天,苏联方面的代表人又过来邀请主席一行人前去看舞剧。毛主席没有去,陈伯达是去过了,舞蹈剧的名字叫做《红罂粟》,编剧明显是对中国人怀有某些偏见,他把戏剧里的中国人全都塑造成好色又爱抽大烟的顽劣形象,陈伯达看后对此非常不满。等回到公寓吃饭时,陈伯达就把看话剧的事情告诉了主席,并愤愤不平的对该戏全面批判了一遍,原本陈伯达以为这样就能得到主席的赞誉,可主席非但没有夸奖他,反而还严厉的批评他的行为,明明知道这戏不好还要去看,这就是在自取其辱,面对主席的批评,陈伯达显得很委屈!他堵气说自己要绝食,起初毛主席不想理会他,觉得他闹一会儿情绪也就结束了,可谁曾想第二天陈伯达还是没来吃饭,主席就开始担心起来,派叶子龙去看看他的情况。等叶子龙走进陈伯达的房间后,看到他床单上撒了许多饼干渣,顿时也就全明白了,此后便没人再去管他了。或许是感觉自己被主席批评丢了脸面,陈伯达又不和组织打报告,私自搬到大使馆去和儿子住。
等第二天主席找陈伯达研究工作,找了半天都没找到人,直到叶子龙问了门卫和有关人员后,才知道他去了大使馆,主席又得指示他赶紧回来,陈伯达这才乖乖的回到代表团的驻地,回来后他又说想和孩子在苏联住几天,问主席回去的时候自己能不能留下,这次出国又不是个人行为,其实陈伯达说溜就溜,说走就走的!!陈伯达多次忽视组织和纪律,纵然主席宽容待人,也难以容忍他的错误,而且陈伯达犯的还都是些低级错误。小了说是个人政治素养不足,往大了说就是丢整个国家的脸面。所以回到国内以后,主席愤怒的把陈伯达叫到办公室,就他这次在苏联的种种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在主席身边待了几十年,陈伯达还是第一次看到主席发这么大的火,他当即也被吓失了神,不由得低下头乖乖接受批评。恰逢林彪这时来到主席办公室,本来他是要向主席汇报军务工作的,可是看到主席铁青的脸也在一旁被吓得瑟瑟发抖,连汇报的内容都忘了说,直到主席主动提及,这才把手里的文件递过去。虽然陈伯达总是做些没边的事,但主席却很少真正责罚他,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口头上的批评教育,哪怕经历了苏联的不愉快后,主席仍然在工作中对他委以重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陈伯达确实有真才实学。
陈伯达第一次遇见毛主席是在1938年的延安,那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处于抗战中的延安。也成了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为了支持我党抗日工作,不知多少英雄豪杰云集延安,陈伯达也是其中的一员。只不过和其他豪杰不同的是,陈伯达早在十年前,也就是老蒋举国发动白色恐怖时期,就经人介绍在上海加入了我党。这些年,他担任过中央宣传部出版科科长,还升任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部长。所以他到延安来更像是落叶归根,而不像其他人叫投奔光明。初到延安后,组织安排他在刚创立的陕北工学任教。不过由于陈伯达是福建人,习惯了一口难懂的闽南方言,每次上课时,陈伯达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解,下面的学员全都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陈伯达只能在黑板上不断书写,这才让大家明白了他的意思。
虽然陈伯达肚子里有墨水,可因为他的口音太重,当时没有多少学生喜欢上他的课。后来玛丽学院成立,我党需要更多精英去弘扬红色思想。玛丽学院校长张天文和陈伯达是同窗,他便趁着这次机会向毛主席推荐了陈伯达,言语间毫不吝啬对陈伯达的赞美。他和陈伯达早年留学于苏联,知道陈伯达有真材实料,正是我党需要的人才。不过那时主席的公务繁忙,也只是在心里记下了陈伯达的名字,私下也没有时间和他接触。直到后来,延安举行孙中山思想座谈会,陈伯达与其他人唇枪舌战,讨论激烈,这不仅吸引了其他学生,更是让毛主席注意到了他。会后,毛主席专门把陈伯达留了下来,问了一些关于他的情况。陈伯达以前教过先秦诸子的课程,毛主席也对古代哲学颇感兴趣,两人很快就有了共同话语,甚至每次聊天过后都感到有些意犹未尽,陈伯达敬佩主席深刻的哲学思想,毛主席则欣赏陈伯达丰富的文学内涵,能够与毛主席相识,是陈伯达人生道路的转折点。
在毛主席的授意下,陈伯达很快进入中央在主席身边担任首席政治秘书。可能普通人对秘书的印象不外乎是端茶倒水,或者是处理一些接受文件的工作,但毛主席对秘书的要求却非常高,尤其是政治秘书,必须要能从事政治理论研究,起草撰写重要文件,相当于是主席的文档。当时延安有不少理论写作的高手,比如中央宣传部部长杨松,亦或是抗日军政大学教员艾思奇等。但最终毛主席还是选择了陈伯达。陈伯达也没有让主席失望,他多次撰文抨击国民党的腐败,向百姓揭露老蒋的丑陋面目。尤其是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老蒋不愿意联手一致对外,反而还多次骚扰和污蔑我党,这样不顾百姓死活的人,又怎么能做好一位领袖呢?老蒋读完这些文章后,提起陈伯达就咬牙切齿。陈伯达在主席身边待了31年,也是主席身边任职最长的政治秘书。在此期间,他有功也有过,但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