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以来,岛国或者半岛国家在军事发展上很难做到海陆兼顾,对于海洋的依赖性,必然导致在海军建设上投入更多,毕竟海军属于基本盘。位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也不例外,其海军建设相当重视,一直有着自己的特色,对比之下意大利陆军则逊色很多。不过这不代表意大利陆军装备就没有精品,纵观历史,意大利陆军还是有一些不错的武器,只是数量上太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然意大利陆军普遍不善战也是一个原因。
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
今天给大家介绍二战时期意大利陆军装备的一款火炮,不是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哈,是意大利自研的一款重型火炮,综合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只是生产数量太少,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这款重型火炮就是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性能相当不错,只有40倍径,但最大射程达到23700米,比德国、日本的同类火炮强多了。
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研制于上世纪30年代,为了替代之前老式的35倍径150毫米火炮。由于意大利地形多山(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因此火炮必须可以在山地运输,这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的。为了在山地运输,火炮倍径就不能太大,炮管过长在通过山地道路的转弯口时很麻烦。而限制了倍径,就意味着火炮的射程受到影响,毕竟火炮身管越长射程越远。
射击仰角很大
负责设计工作的意大利安萨尔多兵工厂通过技术攻关,于1935年定型了新型火炮,并命名为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该炮设计很成功,可以分成两部分进行运输,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分解成四部分在山地运输。
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主要性能:放列重量11340公斤,行列重量14700公斤,炮管长6036毫米(倍径40倍),口径150毫米(实际上149.1毫米),高低射界0°~+45°,方向射界左右各30°,弹重45.96公斤(装药5.6公斤),最大射程23700米,炮口初速800米/秒,射速2发/分钟。驻锄为驻钉式,驻钉有三个,即移动和固定都需要把驻钉翘起来或者砸进去。
K18式150毫米加农炮
从数据看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其实挺不错的,对比一下同时期德国的K18式150毫米加农炮,虽然K18式150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有24800米,多了1000米的射程,但是倍径达到55,炮管明显太长,火炮也更重了。并且K18式150毫米加农炮的炮弹也轻一些,43公斤重,是以牺牲炮弹重量换来的射程。综合下来看,K18式150毫米加农炮其实不如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
至于跟同时期日本的150毫米加农炮比,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也是明显优势。上世纪30~40年代日本陆军主要装备有两款150毫米加农炮,一是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虽然放列重量轻一些,10422公斤,但是炮弹重量只有约40公斤,最大射程也只有18100米。另一款是九六式150毫米加农炮,虽然最大射程达到26200米,但是放列重量达到24314公斤,这太重了,机动是个大问题,因此日本陆军主要将其当要塞炮使用。
数量太少,作用有限
由于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性能优秀,意大利陆军订单较大,1940年订单为590门,可惜意大利军工无法提供,到1942年时产量只有区区51门。1943年德国占领意大利后,德军把缴获的意大利这种火炮命名为K408式150毫米加农炮,并让安萨尔多兵工厂继续生产此炮,不过产量一直提不上去。
北非战场上,意大利陆军使用过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由于缺乏大威力反坦克炮,甚至将其当反坦克炮使用。任何坦克都抵御不了其直射,就算是德国“虎”式重型坦克被150毫米加农炮直接命中也是报销的份,不要说英国坦克了。只不过由于数量太少,M1935式150毫米加农炮在战争中的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