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初,激光武器还是非常科幻的概念。
但是到了如今,激光武器已经开始在各国军队中装备了。当前中国和美国都已经装备有一定数量的激光武器,那么中美的激光武器,差距有多大呢?
激光武器概念图
中美车载激光武器
其实论及激光武器的技术,中国的激光武器在技术上是比美国略微先进的。
因为中美都装备有一款定位一样的激光武器,可以横向对比双方激光武器的先进程度,这两款激光武器就是中国的LW-60和美国的DE M-SHORAD。
这两款激光武器都是车载激光武器,并且定位都是能跟随陆军一线步兵作战,在战场上能快速展开,然后打击低空飞行的小型无人机的激光武器,可以说是完全走同一赛道的两个产品。
美国DE M-SHORAD
但是在两款激光武器定位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中国的LW-60在射程和功率上都超过了美国的DE M-SHORAD。
美国DE M-SHORAD装备在斯特瑞克装甲车上,中国的LW-60也是一款车载激光武器。
在射程上,美国DE M-SHORAD最大射程在5000米左右,也就是5公里的距离。中国的LW-60最大射程在6公里左右。能看出我国LW-60的射程要略大一些。
在功率上,DE M-SHORAD的功率为50KW,我国LW-60的功率为60KW,也是略大一些。
美国DE M-SHORAD
另外说到车载激光武器,我国还有一款激光武器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寂静狩猎者”。
这款激光武器是一款专门用于外贸的激光武器,功率为30KW,射程上达到了4公里。
之所以说这款激光武器不得不提,是因为它是全球第一款取得了实战战果的激光武器。
2016年的时候这款激光武器首次公开亮相,并对外出售。到2022年,沙特方面公开其购买的“寂静狩猎者”取得了实战战果,击落了胡塞武装的13架无人机。
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
LW-60可以说是“寂静狩猎者”的升级版本,其实战能力毋庸置疑。
美国这个DE M-SHORAD,在定位上除了打击小型无人机外,还主要有拦截迫击炮的作用。
美国设计DE M-SHORAD的时候,是想着加强斯特瑞克装甲车的防护火力,让其没有那么容易被无人机和迫击炮摧毁。
美军的几次实验,也证明了DE M-SHORAD的确有拦截迫击炮的能力。
但是DE M-SHORAD在拦截无人机的时候效果就比较差了,因为激光武器拦截无人机,有一个照射持续时间的问题。
激光武器持续照射无人机
DE M-SHORAD拦截小型的无人机,在5公里的距离上需要持续照射无人机10~20秒才能毁伤对方。
相对比之下,我国“寂静狩猎者”拦截军用金属外壳的蜂群无人机,需要持续照射对方9.4秒时间。
沙特方面拦截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时,在4公里距离上平均照射时间在7.2秒左右就能毁伤来袭无人机。
这还只是“寂静狩猎者”,作为升级版本的LW-60在拦截能力上只会更强。
所以我们能很清楚的对比出来,在现阶段中国激光武器技术是略高于美国的,处于世界一线水平。
中国车载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的技术问题
一直以来激光武器都被视为是拦截无人机的最佳选择。无人机成本太低,如果用成本高昂的防空导弹去拦截它,那么这在军事成本上极端不对等。
激光武器使用一次的成本低至几块钱,是非常好的低成本拦截方案。
但是从上边列出LW-60和美国DE M-SHORAD激光武器的性能指标,我们就能发现当前技术条件下激光武器还有非常多的限制。
激光武器概念图
最明显的就是射程问题。不管是中国的激光武器还是美国的激光武器,体量稍微小一点,其射程就已经在5~6公里这个射程打转了。
事实上中国和美国这两款激光武器,已经是国际上特别先进的激光武器了,各位是不知道日本在2024年11月刚落地的那个10KW级车载激光武器,这玩意射程就1.2公里,但放到国际上也算是尚可的水平。在全球接近200个国家中,更多的国家连性能最落后的激光武器都造不出来。
日本10KW级激光武器
除开射程问题外,对无人机的毁伤速度也是一个问题。
就连中国“寂静狩猎者”都需要照射目标好几秒时间,这说明当前激光武器只能毁伤慢速目标。
在无人机中,飞得高和速度快的无人机可太多了,所以当前的激光武器运用范围终归很有限。
激光反导
另外说到激光武器,还有一个失败的项目值得一说,那就是美国在激光武器领域画的最大的一张饼——Airborne Laser Weapon激光反导项目。
Airborne Laser Weapon概念图
按照美国的规划,这款激光武器系统最大打击距离可以达到300~600公里,装备在大型飞机上,可以对上升阶段的弹道导弹进行拦截。
如果美国将该激光武器部署在日本,当中国发射东风-41或者是东风-26这类导弹的时候,搭载Airborne Laser Weapon的飞机就可以直接升空拦截,将导弹打下来。
飞行中的洲际导弹 效果图
这款激光武器从上世纪80年代立项,到90年代末期的时候开始进行实验,到2009年项目基本终止,“激光反导”技术路线差点彻底盖上棺材板。
除了Airborne Laser Weapon,美国后来还研发过一些其它的“激光反导”设备,并在后来相对成功的完成过一些测试。
激光反导概念图
经过测试美国得到了一些数据,比如说美国发现要拦截液体燃料弹道导弹,需要在导弹弹体上达到每平方厘米2.4 MJ的能量密度(持续照射时间在8~10秒左右)。
这个能量密度是相当大的,反正当前的200吨级别的飞机没法搞定这种能量消耗。
而美国最早的激光反导项目——Airborne Laser Weapon,在300~400公里的距离上,对导弹照射时技能达到每平方厘米0.3MJ的能量密度,仅有所需能量密度的12.5%左右。
所以从拦截无人机到拦截迫击炮炮弹,乃至是最大的饼——激光反导,都有看起来能成,但实际研究起来一大堆技术问题的情况。
激光武器概念图
按照这个趋势,明天美国或中国搞出实战能力很强的激光防空系统,一点也不让人奇怪。但中美如果未来半世纪都没有足够的激光防空系统服役,其实也很正常。
信息来源:
【1】中国青年网·《日本高调展示新型激光战车》
【2】中国青年网·《军工世界丨当无人机遇上激光武器》
【3】环球网·《【军事观察】美国激光武器为什么迟迟无法落地?》
【4】新华网·《激光武器,无人机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