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家店都当成自己家。
——今天的编辑 彭主任
四川人吃饭有自己的搭配法则。
下楼吃面,二两素椒炸酱配一碗青叶子菜只是基本操作。抄手、面条各来一两,再打份儿免费的泡菜、舀碗面汤,大小碗挤满桌子,把吃面吃成席才是常态。
吃酸辣粉必配香酥的军屯锅盔,这边排队给粉钱,那边排队买锅盔。不擅长制作锅盔的粉店老板,往往也会和锅盔摊达成合作,共享经营场所,只为更好地照顾食客习惯。
吃火锅,吃串串,刚坐下就把奶茶点起。明明是计划去吃A餐馆,前往的过程中,总有BCD等无数家小店在挣抢胃的空间。
对四川人来说,计划内的餐馆只能叫主菜,还要去隔壁端两份儿其他好吃的。几家店的东西摆在一家店的桌子上一起吃,这顿饭吃起来才更舒畅和圆满。
这属于隐藏吃法中的隐藏吃法。
倒也不用担心个别老板谢绝外带的提醒,四川人会打圆场,“你们家没卖得嘛。”大多数会做生意的老板,往往会大方地拿出空盘子,“这样装起才更巴适”。
口味鲜 X 青山面馆
在一家店用餐,同时吃另一家店的特色美味。两店之间,挨得近是心愿得以达成的关键。老板通常不会说什么,都是一条街上挨邻择近做生意的。
有时候,就算面对的是竞品,也展现出大度和包容。
隆兴街上,口味鲜面庄是老辈子,去年,装修更有腔调的青山面馆成了口味鲜的邻居,并以一款香哭全成都的干煸排骨面吸引众多食客慕名前往。
去青山面馆,常规的操作一般是点一份烫时蔬,蔬菜解油腻,菜汤化面食。更高阶的吃法:在面馆点好面后,去口味鲜喊一碗藕汤。
藕汤是口味鲜的经典,付款后,阿姨会亲自端着藕汤和蘸碟步行数十米,稳稳当当地将藕汤放在青山面馆的桌上。而后,交代一句,吃完帮忙把汤碗和蘸碟还过来。
粉面的藕块,一人一坨,刚好给恶鬼垫肚皮。吃完面,浓郁且带有一丝药膳味的藕汤,在温润中将面条的油腻感冲刷得一干二净。从起先的“淀粉配淀粉”的诧异,到最后,每个人都心满意足,“藕汤点得很有必要”。
不限于吃青山面馆,你总能看到口味鲜的嬢嬢端着藕汤走在马路上,穿进对面或隔壁的餐饮店,食客捧着空碗归还。一碗百搭的藕汤,在店主和食客还碗的默契配合中,变得更为香浓。
五椒星 X 施鸭子
面对品种单一的店,从隔壁再点些其他花样搭配着吃,才更为丰富。那些菜品多样,选择面很广的餐厅,四川人依然有足够的兴趣再去隔壁打包一份菜一起吃。
冻青树一带,主打复合型混血创新爆炒汤锅的五椒星泡椒风味馆就是一例。
其菜品既有酸菜泡椒汤锅,还有加入韭黄段爆炒的黄喉、双脆等。甚至蹄花儿、猪杂粥等美味都有。但还是挡不住,我们每次去,都要在对面宰半边施鸭子。
起因是饿得实不行之际,路过看见了,勾起了吃鸭子的念头。宰了半边,打算一边啃打着成都市优质产品的鸭子,一边勾选想要的爆炒菜品,两不误。
从第一块起,无论是腥味的祛除,还是盐味的适宜,又或者是烟熏的味道,鸭子的香气就让人赞不绝口。
等好菜上桌,本以为会盖住卤鸭子的风头。
事实证明,在味道大开大合的爆炒和汤锅菜品中,一块干香的烟熏鸭子,产生像泡菜那样帮助换口味的效果,制造出不同的味觉层次。
小悦蒸饺 X 六九卤肉
望福街的面馆有很多家,不管吃哪家,朋友都会到斜对面的足拜子肺片称20块钱的肺片。
一来,多个翘荤,满足吃肉的欲望。二来,传统老字号,裹满各种佐料的肺片,其典型的咸辣风格,和面条的香味岔开,多重滋味在口腔游走的感觉更美妙。
丰俭由人、称多称少都可以的卤菜,是搭配起吃的最佳伴侣。我们的习惯是,去新开寺吃小悦蒸饺前,先转弯去隔壁街的六九卤肉店买几个卤鸡脚、称五块或十块的猪肝,拎过去一起吃。
每次打完蒸饺的调料,我们都会很自觉地从碗柜中取出碗装卤菜。饺子配卤菜,不巧被老板看到,老板也会眼前一亮,然后准确地猜到,“是六九的卤菜哇”。
它们中,一家是蒸饺中的翘楚,一家是卤菜里的优生,两家互为近邻,让人惦记的好味道,路过时必须都要吃到。
卤菜摆好,颇有宴席上凉菜先上桌的架势。由于小悦蒸饺的每笼蒸饺都是点餐后现蒸,在10余分钟的等待时间里,裹上辣椒面的卤猪肝刚好可以垫垫肚子。
卤菜余香还未淡去,新鲜饱满的蒸饺热乎出锅,一口下去,韧而薄的皮一咬,汤汁在嘴角炸裂,肉和菜的香气疯狂溢出。
吃完热的蒸饺,再交替吃卤菜,刚好可以令口腔冷却。而后,又可继续往嘴里狠塞皮好、馅足的蒸饺。
丰盛午餐的收尾,必须以卤鸡脚完成。略带劲道的鸡脚,贡献出不同蒸饺的Q弹软糯,也令味觉无限延伸。
广东特产 X 豌豆颠
想在一家店吃到别处才有的美味,或许还得仰仗和老板之间的熟络。我们就幸运地在广东特产店吃到了很多次的豌豆颠。
北门荷花池附近的解放西街上,广东特产店的粿条是大榜发掘到的全成都最好吃的粿条。戳☞
精心熬制的汤底十足浓郁,粿条、腐竹、牛丸等,每一样都过得了广东本地人的关。
一碗粿条,标配的蔬菜是生菜等不易串味坏汤的蔬菜。成都人,对粿条很爱,对豌豆颠的情感难以割舍,有无可能在不卖豌豆颠的广东特产店吃到豌豆颠儿?
得到老板李哥和朱姐的许可后,冬天去店里吃粿条前,我们都会专门去买五六块钱的摘好的豌豆颠。
拎着豌豆颠,带着“麻烦老板了”的心情走进店内,当我们离谱地把豌豆颠倒进水槽准备清洗,又真的是把李哥朱姐的店当成了自己的家。
李哥会单独用另一锅沸水汆烫豌豆颠,出锅后,按制作粿条的方式,汤面上特别撒上的金蒜,顿时为清香的豌豆颠增添更鲜美的风味物质。
冬天里,一碗汤底鲜美的粿条,一碗丰盛的豌豆颠,异地美味和四川风味的搭配,总是让我们乐意在午饭从办公室打车前往。
不确定你是否也能在广东特产店吃到豌豆颠。两三个冬季过去,店内仍未将豌豆颠列入冬季销售菜单。或许,常去之后,可以打个商量?
你一定也有属于自己的才知道的、在一家馆子吃两三家店的菜的操作。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补充,为大家下次吃饭提供一些好思路。
今日编辑 | 彭主任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春天正是放风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