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生活背后,隐藏着一位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脑梗。它如一颗隐藏在血管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脑梗,即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也是中风的主要类型之一。

脑梗的发生机制:血管堵塞,脑组织受损

脑梗的发生机制本质上是脑组织因血供中断而缺氧坏死。就像一片田地因断水而逐渐失去生机,当脑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受阻时,脑细胞也会因缺氧而死亡。根据发病原因和机制的不同,脑梗可分为缺血性脑梗和出血性脑梗。

缺血性脑梗,又称脑血栓或脑栓塞,是脑梗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脑梗死的80%左右。其发生机制就像河流因泥沙淤积而堵塞,水流无法顺利前行最终造成“干涸”。罪魁祸首通常是血管内的斑块或血栓,这些“不速之客”在脑血管内形成堵塞,阻碍血液流向脑组织,导致脑细胞因缺氧坏死。

与缺血性脑梗不同,出血性脑梗的发生机制是脑血管因高压或外力而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中,导致局部脑功能受损。它就像一座堤坝因水流过猛而决口,洪水泛滥成灾。出血性脑梗相对少见,占脑梗死的15%~20%,但其危害程度不容小觑。



脑梗的症状:多样且隐蔽,需警惕

脑梗的症状多样且隐蔽,往往让人措手不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梗症状:

1. 运动障碍:表现为偏瘫、肢体无力、麻木等。轻度偏瘫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手臂抬不起来、行走时有拖曳感;重度偏瘫患者的手脚可能完全瘫痪,无法抬离床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2. 感觉障碍:表现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感觉,也可以是单个肢体的麻木。患者可能会感觉一侧肢体或面部失去了触感或温度感。

3. 语言障碍:说话不清或理解困难,甚至完全不能说话,或者听不懂他人讲话。这是一种严重的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

4. 视觉障碍:视野缺损、视物模糊或双眼视物模糊。患者可能会感觉视野部分缺失,一侧或两侧视野缩小,或者出现黑蒙(短暂性视力丧失)。

5. 平衡与协调障碍:眩晕、平衡失调或协调能力丧失。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不稳、容易跌倒等症状。

此外,脑梗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分夺秒地抢救脑功能。



哪些人容易患脑梗?

以下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相对更容易患脑梗:

1. 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会损伤动脉内壁,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增加脑梗的风险。

2.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可损害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

3. 心脏病患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这些血栓一旦脱落进入脑部,就可能引发脑梗。

4. 吸烟者: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聚集,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5. 肥胖人士:肥胖与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等,这些都增加了脑梗的风险。

6. 家族中有脑梗史的人: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曾患有脑梗,那么患病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如果您认为自己或家人可能处于高风险之中,请务必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对预防脑梗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脑梗的预防:科学防护,从我做起

预防脑梗的核心在于保护血管健康,降低血栓形成和血管破裂的风险。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脑梗的高危因素。务必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将这些疾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饮食调整:少盐少油,避免高脂高糖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以及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有助于降低血栓风险。

适量运动:每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控制体重,还能改善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将疾病控制在稳定状态。

2.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血管硬化,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而大量饮酒则可能升高血压,加剧血管破裂风险。因此,戒烟限酒是预防脑梗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血脂、血糖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潜在风险。



脑梗的治疗:争分夺秒,科学施治

脑梗的治疗需要争分夺秒,因为脑细胞的损伤在缺血缺氧后会迅速加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急性期治疗:

溶栓治疗:公认的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是发病4.5小时内,通过注射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恢复大脑血液供应。对于颅内主要供血动脉的闭塞、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症状出现小于6小时,未能进行静脉溶栓的卒中患者,可以考虑动脉溶栓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能溶栓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机械取栓: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机械取栓治疗,通过导管将血栓取出。

2. 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头部过度活动,以免加重脑损伤。

控制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等,保持平稳状态。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3. 特殊治疗: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将药物或器械送达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治疗。例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介入术,适用于发现颈动脉和内动脉狭窄的患者。

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开颅手术或血管内手术等方法,恢复脑部血流。

4. 恢复期治疗:

药物治疗: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药物,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康复训练:包括言语疗法、职业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威胁。然而,只要我们科学认识脑梗、掌握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就能够有效抵御这个“无声杀手”的侵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