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术:可精准识别冠状动脉高危斑块的OCT-NIRS腔内影像学融合分析技术

编者按

瑞金医院内科奠基人邝安堃教授曾教导学生:“做学问,不要只做人家做过的事情。”是的,一切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医学更是如此。百十年来,“勇于创新”成为了所有瑞金人的精神内核,他们坚持完善科研体系的基础上,一次次把创新成果写在病人的健康本上。

01

血管才堵了50%,怎么就要命了

"医生,我血管才堵了50%,怎么就要命了?"

47岁的李先生在诊室里满脸困惑。半年来他反复胸闷胸痛,但外院检查显示冠脉仅中度狭窄。直到瑞金医院用一项"光影神探"技术,揪出了血管里暗藏的隐患……

很多人认为,只有血管堵了70%以上才要“上措施”,采取手术等干预手段。但临床数据显示,5%-15%的心梗竟发生在狭窄不足50%的血管!这是因为,真正致命的有时不是狭窄程度,而是那些看似不严重却随时可能破裂的"高危斑块"——它们就像血管里的"薄皮大汤包",一旦破裂就会瞬间形成血栓,引发心梗甚至猝死。

李先生半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外院冠脉CTA提示左前降支中度狭窄(50%),医生建议药物保守治疗。但规律服药后,胸痛仍频繁发作。今年3月一次剧烈胸痛后,他找到了瑞金医院心内科。

接诊医生为他实施了一种新的融合成像检查,这项检查就像给血管做了个"高清CT+化学分析":光学探头不仅能看清0.01毫米的纤维帽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10),还能通过近红外光谱"嗅"出斑块里的脂质含量。


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意外:虽然李先生的血管只堵了50%,但有个斑块的纤维帽薄如蝉翼,仅40微米,内部充满高脂质核心,破裂风险极高!这就像在血管里埋着"定时炸弹"。

基于这一诊断,瑞金医院心内科张瑞岩主任团队立即为李先生制定了强化干预的药物治疗方案。一周后,李先生的胸痛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正是因为新技术的精准评估,李先生得以避免一场可能危及生命的心脏事件。

02

用“光”看得清

这项新技术名为光学相干断层(OCT)-近红外光谱(NIRS)双模态融合成像新技术。该创新的检查手段和配套的精准的影像融合分析技术是心内科主任张瑞岩带领团队历经2年合作研发而成,可对斑块的纤维帽和脂质负荷、高危特征等进行一体化分析。也就是说,不同于传统冠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轮廓",他们团队研发的新技术能看的更“透”。

怎么个“透”法呢?

OCT技术,可以理解为血管里的"显微镜",采用特殊近红外激光,不仅能看清血管壁的三层结构,还能发现微小裂缝、早期血栓,堪称"心血管侦探"。NIRS技术,则像是一台脂质"扫描仪",通过分析不同物质的光谱特征,精准测算斑块脂质含量,生成3D"脂质地图"。就像给斑块做化学分析,准确找到"油脂炸弹"。

当两大技术强强联合,医生不仅能看清斑块形态,还能掌握其成分构成。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开展300余例,使高危斑块检出率提升40%,相关成果被欧洲心脏病学大会收录。


传统冠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轮廓",而OCT-NIRS实现了四大突破:

1、精准评估:可同时检测脂质含量、纤维帽厚度等6项高危指标

2、智能分析:AI系统5分钟生成斑块"风险评分"

3、指导治疗:明确需要强化药物治疗、支架干预

4、预测预后:准确率较传统手段提高3倍

目前,这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已获得6项国际专利,瑞金医院也计划继续深化OCT-NIRS技术的应用,结合更多临床数据和科研成果,继续引领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心血管领域的医疗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03

哪些人适合做?

说了这么多,您一定很关心,检查是怎么的?

参与该新技术研发工作的心内科王晓群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这是一项微创检查,可在冠脉造影的同时完成,不增加额外的检查负担。检查导管自带发光探头,在血管内360°扫描时会发出特殊光线:近红外光探测斑块成分,激光扫描构建血管立体模型,使得高危斑块无处遁形。

这些人群要当心:

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超1100万,每年约100万人发生心梗。特别提醒以下人群:

✅ 突发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

✅ 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乏力

✅ 长期吸烟者运动后胸闷

✅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建议尽早进行OCT-NIRS检查,特别是:

▶ 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40-70%狭窄)

▶ 反复胸痛但传统检查无异常

▶ 支架术后仍有症状

心内科主任张瑞岩提醒:就像火灾预防不仅要看建筑外观,更要检查电路隐患。对于冠心病,我们不仅要关注狭窄程度,更要关注那些高危斑块,及时切断事件链,是提高冠心病防治效率的关键。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门诊时间:

张瑞岩主任医师:

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王晓群副主任医师:

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欢迎转发点赞

文、编 | 东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