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低钠盐替换普通盐,可分别使脑卒中复发和全因死亡风险相对降低14%和12%,且不会增加高钾血症的隐患及危害。由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被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卷》所刊用。同期发表的社论指出,低钠盐在以“依赖家庭烹饪用盐为主”的地区普遍适用,建议一般成年人选用低钠盐,尤其是在高血压患者和心血管高危人群中强烈推荐低钠盐。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危害甚烈的脑血管疾病,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诸多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最主要“杀手”。既往多项随机临床试验均证实,低钠盐有助于降血压,被公认为“预防脑卒中的关键策略”,而过量摄入钠盐往往容易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骤增,血压飙升;并能同时造成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水肿,血管腔变窄,最终诱发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考虑到患有脑卒中病史者有较高的复发概率,在此前的研究中,使用低钠盐能否降低脑卒中复发和死亡风险仍有待明确。

在这项课题研究中,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教授阎丽静,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田懋一以及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丁雄博士等人依据一项此前收集的大规模“低钠盐与脑卒中关系研究”的数据,预设亚组并展开深入分析。分析数据共纳入来自我国北方5省区600个村庄的15249名有脑卒中病史者,平均年龄64岁,男性占54%,女性为46%。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低钠盐组(75%氯化钠+25%氯化钾)或普通盐组(近100%氯化钠),进而分析低钠盐对脑卒中复发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随访期间,研究团队共记录了2735次脑卒中复发事件和3242例死亡事件。

研究结果证实,与继续摄取普通盐相比,在脑卒中患者采用低钠盐可显著降低14%的脑卒中复发风险和12%的全因死亡风险,且不会增大高钾血症风险。这一结果为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根据这一临床实践,研究人员推荐高血压病人、心血管高危人群和中老年人群改换低钠盐。阎丽静评价,从低钠盐组患病人群收缩压平均降低2.05毫米汞柱的事实来看,这次观察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低钠盐有助于降血压、改善心血管预后的结论,对低钠盐减轻脑卒中、总心血管事件和过早死亡的现状提供了直接临床证据。

以上研究还显示,低钠盐对出血性脑卒中和未明确脑卒中的复发风险预防效果优于缺血性脑卒中,推测可能与血压调控的病理机制差异有关系。田懋一解释,高血压更容易直接造成出血性脑卒中,而低钠盐通过降钠、补钾的“加减法”,得以有效地将血压降下来,尤其是收缩压,这从根本上避免了血管破裂而“暴雷”。此外,高钠饮食可能加剧血管内皮损伤和氧化应激,而补钾可能部分抵消这些负反应。

丁雄介绍,此前已有研究证实,减钠及增钾含量不仅可以促使血压趋于平稳,还能发挥协同作用,即使收缩压仅降幅1毫米汞柱,亦能使心血管风险下降5%左右。本次研究焦点之所以集中在我国北方农村,是因为民众的饮食特点为高钠低钾,且家庭烹饪用盐比例高(>70%),由此不难看出,低钠盐的“入场”,对这一群体血压的干预是有显著效果的。

2024年3月发布的《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指出:“推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高危人群和中老年人群使用低钠盐,建议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群考虑使用低钠盐,肾功能不全患者,如需使用低钠盐,遵循专科医生建议,高钾血症患者不宜使用低钠盐”。阎丽静、田懋一表示,将低钠盐升级为百姓厨房的“主角”,符合“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低成本的饮食干预措施和策略,值得推广和普及。(衣晓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