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
葬礼上的郭化若悲痛欲绝,一不留神竟然跌倒在地上,身边的人看到这一幕赶紧上去搀扶。
显然从革命中所建立的情谊,从战火中闯出来的战友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固。
这两位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立下的大功劳的人民功臣,为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那么这两人之间究竟是怎么认识的?为什么情谊会这么深厚呢?
一代名将
“这份作业是谁的?”
蒋介石手中拿着一份作业对随行的人员说到,随行人员唯唯诺诺的说:“这是郭化若的作业,校长。”
蒋介石笑着沉吟道:“有意思,有意思,让他到我的办公室来。”
作为黄埔军校中成绩经常名列前茅的学员,蒋介石早就听闻了郭化若的名字。
但是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机会见到这个学员,正好趁着现在有时间,他在视察学员的战术作业的时候,又一次看到了郭化若的名字,来了兴趣。
“报告!校长,您找我?”进门后的郭化若不卑不亢的敬了个军礼。
蒋介石坐在办公桌前摆摆手示意他坐下:“战术作业是你一个人完成的吗?”
郭化若坚定的说:“是!校长!”
蒋介石满意的点点头:“不愧是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学员,你的作业我看了,非常满意,可以说是我看过最有思想的一份作业,继续好好干,党国的未来是你们的。”
可以说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蒋介石对于这个年轻人是非常欣赏的,甚至在当时他能够压同级的张灵甫一头,可见其在学校的影响力。
随着之后革命的爆发,黄埔军校的这些学员们纷纷投入战场中大显身手。
郭化若的表现非常的亮眼,让蒋介石更加想要把这个人才留在身边重用。
但是此时的郭化若得知这个消息后却并不开心,因为他的内心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信仰。
原来在学校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和我党的人员接触,并且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从此之后他的人生开始有了新的目标,他认为解放全人类才是自己现在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随着蒋介石开始对我党的有志之士进行迫害,他的内心对国民党的行为越来越失望。
这完全不是曾经那个信奉着三民主义的政党,只是一个为了排除异己不择手段的政党。
蒋介石在这个时候依然不想放弃他,多次对他劝他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所用,但是都被他严词拒绝了。
有人曾分析,如果他真的留在蒋介石的身边,,那肯定是享尽荣华的。
可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条艰苦卓绝的革命之路,这种精神的确是非常难得的。
然而加入红军队伍之后他也遭遇了一些困境,也是在这个困境当中他结识了自己人生中重要的贵人——陈赓。
革命情谊
可以说在两人相遇的时候,两个人所遭受的处境都不是非常的理想。
陈赓是因为信仰不同,被国民党抓进了大牢中,他同样是蒋介石非常欣赏的的一名干将。
在当年黄埔一期的学院当中,他算是蒋介石最想要拉拢的一个。
算起来也算是郭化若的学长了,那么郭化若因为一些原因遭到了诬陷,导致只能担任一名教员,生活的处境非常的艰难。
两人在见面之后陈赓很快就意识到了眼前的这个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眼下长征马上就要开始了,郭化若却并不在行军人员的名单上。
身为团长的陈赓为了郭化若的事情跑了很多地方,最终为期争取了长征的机会。
可以说这算是为郭化若的人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之后的时间里,两个人在长征的路上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行军的路上,郭化若的鞋子坏了,但是为了不耽误行军速度,不给组织添麻烦。
他选择了隐瞒这件事没有报出来,长征路上的路况我们大家都有所耳闻,非常的糟糕。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化若的脚很快就磨出了血迹,陈赓察觉到了这个问题。
立马将郭化若扶到马上去,让马驮着他继续行军,陈赓说:“出了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告诉我!”
郭化若内疚的说:“我只是不想让组织上因为我而分散精力。”
可以说此时的陈赓就像是郭化若的亲哥哥一样,让他感到非常的温暖。
这就是红军战士内部的氛围,虽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是凭借着革命的学员,大家仿佛都变成了一家人。
在长征的途中遇到了很多次国民党军队的围堵,面对着这样的情况,郭化若总是能准确的提出自己对当前局势的分析。
为我党在长征路上的行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陈赓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也是越来越欣赏。
随着长征的结束,两人分别被安排到了不同的岗位上,这也让两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很少。
但是这份恩情一直在他的心中,包括后来在建国之后,因为工作繁忙,两人也是很少见面。
没想到最终郭化若竟然接到了自己的这位知音去世的消息,他当时悲痛万分。
在灵堂之上哭的不能自己,甚至摔倒在地上,他看着自己这位知音的遗像大声哭喊着:“知我者陈赓也!”
可以说两人之间的革命情谊是非常的深厚,也体现出了在革命年代时期,从战火走出来的战友之间的惺惺相惜。
参考文献
揭秘|陈赓是这样走过长征的,中国军网,2016年10月10日。
开国中将郭化若回忆在黄埔军校学习,拒绝当蒋介石秘书,兰州家长《郭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