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踌躇满志,举兵向中共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结果三次“围剿”连连败北。蒋介石无论如何都想不通,各路军阀人马那么多,都能被一一铲除,到了共产党这里怎么就打不过?
正在蒋介石郁闷之际,一份“万言书”递到了他的手上,认真分析了三次“围剿”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蒋介石按照这八字方针实施,立刻见到了效果,并且让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向蒋介石提出这八字方针的人名叫杨永泰,是蒋介石身边的智囊。早年间,杨永泰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之后经人引荐结识了蒋介石。见面之初,杨永泰就向蒋介石发表了一番“削藩”的见解。
当时蒋介石正在为军阀问题而苦恼,杨永泰的一番话,让蒋介石顿时豁然开朗。自此,杨永泰成了蒋介石的首席智囊,北伐结束后,蒋介石按照杨永泰的策略,对各路军阀明升暗降,调到南京以解除兵权。
各路军阀对此颇为不满,政治手段“削藩”失败,蒋介石按照杨永泰的建议付诸于武力,首先平定了桂系,之后又逼迫冯玉祥下野。眼看着各路军阀联合起来反蒋,杨永泰建议蒋介石将东北军拉拢过来,并花重金收买冯玉祥的得力干将。
就这样,冯玉祥苦心经营20多年的西北军土崩瓦解,蒋介石依靠杨永泰只用了三年,就达到了“削藩”的目的。
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三次“围剿”中共革命根据地失败,杨永泰经过认真分析,发现蒋介石错误地将红军当成是军阀一样的军队,提出靠政治手段渗透到根据地。按照杨永泰的策略,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蒋介石大喜过望,立刻全力“围剿”中央苏区。
由于准备不充分,第四次“围剿”再度以失败告终,但蒋介石并没有放弃,立刻组织第五次“围剿”。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政治斗争,杨永泰的各项措施收到了奇效,红军被迫向西转移,走上了长征路。
1934年中央红军进入四川之后,刘湘为了不让蒋介石趁机派中央军入川,积极组织力量“围剿”红军,在遭到红军反击之后,刘湘向蒋介石寻求武器和经济方面的援助,并明确声明不要军队。
杨永泰向蒋介石献计,先答应刘湘的要求,只派一个没有武装的参谋团进驻,协助刘湘部作战,之后借刘湘之名统一四川,重新划分行政区,将原来的地方官调离,安排亲蒋人士担任,最后以与红军作战失败为由,撤职查办田颂尧,树立蒋介石的权威。
蒋介石按照杨永泰的计策,神不知鬼不觉地夺取了四川,等刘湘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只能将四川拱手让给蒋介石。
杨永泰为蒋介石一再立功,成为蒋介石最宠幸的幕僚,后来甚至所有的文件都得杨永泰先过目,军政要人面见蒋介石也得杨永泰来安排。如此权倾一时的地位,自然引起国民党内其他派系的不满。
1935年汪精卫遇刺后,杨永泰本想趁机担任行政院院长,结果遭到陈果夫兄弟的反对。蒋介石为了平衡党内各方利益,调杨永泰担任湖北省主席,结果在汉口码头,杨永泰遭到陈果夫兄弟派来的杀手刺杀,终年56岁。
杨永泰追随蒋介石多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蒋介石也不会为了一个已死之人得罪二陈,此事最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