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中比较难打的战役就数淮海战役了,为啥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辽沈战役还有平津战役中我军都占据兵力优势,就说辽沈战役中,我军投入的兵力70万,而敌人是五十多万,平津战役中我军的兵力是100多万,而敌人不过52万。可是淮海战役中,我军的总兵力是60万,敌人投入了八十万,直接有二十万的差距,可见这场战役还没有开始,就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了,
蒋介石对这场战役也是特别看重的,所以他将自己的嫡系部队都投入到了这场战役中,也就是桂系部队没有参与作战,其他的国军部队都进入战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淮海战役是比较难打的,同时我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损失人数,比另外两场战役伤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那么国军将领参与到这场战役的有谁呢?他们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是杜律明,淮海战役还没有开始,蒋介石就让白崇禧来负责指挥,他也答应了,可是在战役开始后,白崇禧就反悔了,蒋介石就让杜律明去救火,负责战役的总指挥。在初期的时候,杜律明在东北战场上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然而在淮海战役开始时,杜律明还没有到徐州,黄百韬的部队就被我军给包围了,也就是说,在战争刚刚开始,国军就已经被动了。在黄百韬的部队被消灭后,黄维兵团再次被围困在双堆集,虽然杜律明手里的部队还有三十万,但是在他看来国军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于是杜律明就给蒋介石建议,让他带着部队从徐州撤退到了蚌埠。最初蒋介石是同意杜律明的建议,可是在杜律明将部队带出包围圈后,蒋介石却又命令他立刻返回去营救黄百韬。如此杜律明就再次回到了我军的包围圈中,最后成为我军的俘虏。可以说在整个淮海战役中,杜律明是没有任何主见的,虽然他是有兵力,可是有蒋介石从中操控就算是他的能力再大,最后也都是被我军消灭的下场。可是如果让他全权负责淮海战役的指挥,也许会给我军带来不小的阻力。
黄百韬可是国军中少有的军事人才,他的能力是被低估最严重的一个,而且他是丝毫不熟张灵甫还有胡链等人的。淮海战役初期,黄百韬带着的部队就在最前线,而他也很快就感知到了危险,于是他就向刘峙请求撤退,可是刘峙却安排他在新安镇等三天,然后再撤退。
可就是这三天给我军机会,将黄百韬的部队给团团围住,但是黄百韬的部队遭遇包围后,他并没有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援军上,而是带着部队奋力抵抗。由于碾庄战役中,黄百韬带着部队拼死抵抗,让我军有不小的损失。
第三胡链,最初他应该是可以担任12兵团的司令,却被黄维给顶替了,于是他就心里很不服气,当即请假回乡探亲,可是在听说黄维的兵团被我军困在了双堆集,他就立刻返回前线,帮助黄维作战,可以说他的加入也给我军带来不小的压力。
第四邱清泉,在国军将领中,打仗很勇猛甚至还被人送了个外号邱疯子。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可是打得最惨烈的,因为这场战斗就是我军阻击邱清泉的部队,不让其突围出去,虽然最后是我军取得胜利,可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在淮海战役的后期,杜律明与邱清泉的部队被我军围困在了陈官庄,当时杜律明手里还有三十万的人马,他就想要放这些人生路,并且选择投降,可是邱清泉死活不同意,后来就是邱清泉坚持在陈官庄与我军作战到底,而他最后也死在了战场上。而这场战役中我军同样付出不小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