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实施离不开法治保障。启东法院开发区法庭植根乡土、融入民情、推动治理,开启司法护农新模式,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多元解纷:构建“融合式”基层治理网络
王某从村委会承租农田后,转租给刘某用于养殖南美白对虾,后养殖活动被政府明确禁止。刘某遂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判令王某退还租金并赔偿损失。 开发区法庭受理该案后,高度重视,主动与农业农村部门、村委会对接沟通, 更好掌握案件的细节,找准矛盾的关键点。 最终,依法认定转租农田属于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确认合同无效。 该案获评全省法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开发区法庭秉持扩大解纷“朋友圈”的理念,以“融合法庭”为枢纽,联动乡镇政府、村委会调解组织等构建解纷共同体。同时,持续做好特邀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培训指导工作,着力提升基层解纷能力,将涉农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
精准施策:激活农稳保障机制
某村委会向开发商购置一处房屋,原本作为村广播站点,后因规划调整暂时空置。朱某擅自进入房屋进行装修并占有,村委会多次制止未果。 承办法官审理此案时,敏锐地察觉到,此类案件存在诸多共性问题与潜在风险。为从根源上解决此类问题,开发区法庭主动邀请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等,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综合各方意见,开发区法庭精心撰写并发出《关于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司法建议书》,相关单位积极 书面回函,形成有“建”有“纳”的良性互动。
开发区法庭通过与相关单位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司法建议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努力让每一份司法建议都落地见效,以司法建议的“小切口”推动形成基层治理“大格局”,为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法治屏障。
法治赋能:打造“浸润式”普法新生态
“我们法庭来村里看一看,帮大家解决最近遇到的问题”。“真是太好了,我们村不少种植农户正在为农产品销售等法律问题发愁,可以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了。”台角村的村民们开心地说道。这是开发区法庭普法团队前往村居开展涉农普法宣传。2024年以来,开发区法庭走进乡村开展普法活动20余场。此外, 开发区法庭总结妥善化解涉农纠纷的工作经验,制作审判白皮书,并从中选取五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予以发布。 白皮书的发布,获得村居干部及辖区人大代表的点赞支持。
开发区法庭将法治宣传融入日常、做在平常,加强涉农典型案例挖掘、培育、发布、转化,加大典型案例、裁判规则的宣传力度,引导人民群众增强风险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主动寻求和选择合法途径解决涉农纠纷。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下一步,启东法院将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为抓手,继续强化司法护农、司法安农、司法惠农,全力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用心绘就乡村振兴新“枫”景。
▌文字:开发区法庭
▌ 责编:政治部 胡丹
▌审核:陈南松
▌终审: 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