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勤县以设施农业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广袤的绿洲大地上,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鳞次栉比,蔬果飘香,机械穿梭,昔日“沙窝窝”正蝶变为“金窝窝”,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日光温室产业园
走进民勤县三雷镇三管日光温室产业园,日光温室连片成带。棚内番茄、沙葱、人参果等作物长势喜人。农户王兵元轻点手机,棚内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便精准启动,温湿度自动调控。“以前种大田,靠天吃饭,现在大棚里全是高科技,产量翻番,收入也翻番!”王兵元笑着说道。
三雷镇依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将设施农业作为破解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的突破口,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县委“1235”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行动。通过推广无土栽培、智能温控、节水滴灌等技术,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215座,发展设施果蔬种植面积超0.44万亩,年产值突破1.21亿元。让日光温室大棚为乡村振兴增温赋能,“蔬”写新“丰”景。
大棚人参果
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起了农民“钱袋子”,更让民勤的生态底色愈发鲜亮。与传统大田种植相比,设施农业构建了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民勤蜜瓜”被评为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获评“中国沙葱之乡”称号,民勤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影响力明显提升,全县荣获全省农业优先型“先进县”。
“过去种玉米,一亩地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种大棚蔬菜,年收入能有8万元!”苏武镇新润村村民王菊香算起增收账,脸上洋溢着笑容。
春节期间,在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游客们穿梭于“采摘园”“农事体验区”,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民勤县将设施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集生产、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形成“农旅互促”的良性循环。
赏花经济
“设施农业是民勤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介绍,未来将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让更多农民搭上“产业快车”,书写绿富同兴的民勤答卷。
从沙海到绿洲,从传统到现代,民勤县以设施农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片土地正以科技之力重塑农业,以绿色之笔描绘希望,为西北干旱地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范本。(记者:聂兵远)
编辑:李筱
审校:周旦
责任编辑:闫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