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育苗质量。 吴易霞摄
□本报记者 周静 宋晨曦
元宵节一过,龙江大地春天的气息便越发浓烈了——
种粮大户开始盘点种子、化肥,有空儿就去地里看看,细细谋划新一年的“粮策”;冬春大培训的课堂安排得紧锣密鼓,种植技术、养殖技巧、销售技能,一应俱全;金融机构涉农信贷产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不断优化,确保农民“有钱种地”;农田里沟渠清淤疏浚整治陆续开展,合作社内大小农机开始调试检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叮嘱牢记在龙江儿女心间,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大力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切实把备春耕生产作为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的第一场战役来打,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全省春耕物资货源充足、科技备耕形式丰富、备耕资金有保障、农机具检修开始启动,备春耕生产进展顺利。
线上线下火力全开 抢前抓早物资充足
春耕备耕,种子先行。“去年我种了2.1万亩大豆,选的大豆品种挺好,年底获得大丰收,合作社收益不错。今年我决定再多种几百亩,还选去年的种子,化肥也选好了,还没往回拉呢。”北安市宇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福贵前两年每年都种两万多亩大豆,2023年大豆最高单产473斤/亩,2024年达到516斤/亩。有了前两年做参照,今年选购农资更有谱儿了。
兰西县远大乡奋斗村党支部书记李传民,也是奋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对170多户村民的1.1万多亩土地进行全程农业生产托管,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的“六统一”模式,不仅减少了种地成本,也提高了标准化程度,为实现丰产丰收奠定基础。目前合作社已在线上购买了一部分种子、化肥,“还没完全订完,我们还得考察考察,争取花最低的成本选最好的种子和肥。”
备耕开局好,丰收底气足。早在去年底,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等多部门召开了备春耕生产形势会商会,提前研判备春耕形势,组织各地并协调各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备春耕生产。特别是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后,立即召开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对全年粮食生产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据统计,目前全省生产资料准备充足。截至2月11日,全省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已准备19.99亿公斤,其中玉米、大豆、水稻种子充足,能够满足生产用种需求;省内社会化肥已到货265万吨,占总需求量44.1%;农药供应充足;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等经销企业,提前落实0#柴油资源储备,目前已储备15万吨,同比持平。
千方百计提升技能 “科技翅膀”坚挺有力
2月8日,一场关于农作物栽培方面的培训,在虎林市宝东镇进行。“培训内容通俗易懂,通过和老师交流,把之前农业生产上没想明白的事儿都整清楚了。”因为见到了效果,农民们主动走进课堂。
这是我省冬春大培训的一个缩影。旨在“强科技 提单产 增效益”的冬春大培训,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冬季管理、春耕备耕、防灾减灾等专题,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为抓手,构建“长短期相结合、请上来走下去相贯通”的培训网络,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政策宣讲、生产培训和技术指导,全面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技人员、从业农民队伍。年初以来,全省开展各类普及性培训17.3万人次,线上+线下培训班890期,发放科技资料16.9万份,培育高素质农民0.6万人、农技人员1.85万人。
一方面以培训为农民插上“科技的翅膀”,另一方面,省农业农村厅还组织专家编制了《2025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栽培技术模式汇编》,80种高产模式涵盖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等各品种,贯穿种、管、收等各环节;发布了《黑龙江省2025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筛选出适合全省不同积温带种植的主导品种298个,作为2025年我省农业主导品种,指导种植户科学选种用种;全省各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技术指导。同时,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和农事建议,帮助农户科学安排整地、播种和水稻育秧时间,确保不误农时、不落农时,力争全部播种在丰产期。
农稳社稷,器利农桑。坚硬的“科技翅膀”少不了现代化农机的加持。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全省保有拖拉机155.5万台,其中10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11.3万台、水稻插秧机32.4万台、播种机66.1万台,能够满足机械化春播需求。为了保障春耕生产高质量完成,1月开始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机冬检冬训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已检修农机具86.7万台(套),培训农机管理和农机驾驶操作等农机从业人员2.5万人次,冬检冬训工作将于3月底全面完成。
春耕未动订单先行 定制农业前路广阔
2月13日,在大家选农资修农机的繁忙时节,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乔府大院)的备耕却是别开生面:一场定制农业经销商大会,为龙江定制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定制农业,满足消费者高端化、个性化需求。我们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开发了多种定制农业模式,包括品牌专属基地定制、核心产区五常大米基地定制及会员定制等。截至目前,定制农业规模已接近5万亩,营销网络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销售金额超过3亿元,亩增效益突破万元。”乔府大院市场总监王慧先介绍,今年他们还创新开展了“认领助农基地”定制营销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争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为了确保产品品质,乔府大院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联合实验室,通过“DNA”指纹鉴定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优化“稻花香2号”品种,培育优良新品种,为定制品种选育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公司借助大田数字化系统,实施智能化田间管理,收获的新鲜稻谷带壳低温仓储,闭环式管理,全程可追溯,确保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新米滋味。
“去年,按照农场订单要求,我按照客户指定品种种了400亩大豆,订单价格2.75元/斤,比邻地每斤多卖近1元钱。客户对我们的大豆品质非常满意,今年我们计划以规模家庭农场的方式继续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扩大种植面积。”尝到了定制农业甜头的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第一管理区种植户刘童信心满满。据了解,今年,五九七农场计划落实6个专属种植基地,目前已签订食品豆订单8000吨、鲜食玉米订单2100万穗、稻米订单1万吨。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我省将定制农业与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统筹推动、同步发力,以“美味定制·臻品龙江”专项行动为引领,积极探索定制农业新模式,拓展市场营销新渠道。在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基础上,省农业农村厅总结提炼适合我省的托管、认领、会员、众筹等四种定制农业模式,推动各地累计培育多个定制农业品牌。2025年将以“我在龙江有亩田”品牌为引领,以稻米定制为主导,充分挖掘鲜食玉米、寒地果蔬、优质畜禽产品、冷水鱼、林下产品、杂粮杂豆等优势特色品类潜力,打造“一强多精”的定制农业格局。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放眼龙江大地,万物昭苏,生机盎然,“二十一连丰”的喜悦和“二十二连丰”的期盼,弥漫在农人们的忙碌中,晕染出一幅欣欣向荣的丰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