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吴荣森,已经引起了特务的注意,他察觉到危险,正准备撤离,却突然收到一份十万火急的情报!
这份情报至关重要,上面的内容关系到敌人的动向,一旦传递给组织,会对战局的变化产生巨大影响。
于是吴荣森决定留下来继续为组织传递情报,没有选择撤离,这个决定虽然危险,但是对青岛顺利解放做出了贡献。
吴荣森是一名深潜敌窝的优秀地下党员,在青岛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他冒着生命的危险,不断向解放区发出电波,成为了之后青岛解放的关键。
上世纪四十年代,三个有志之士聚在了一起,他们年纪轻轻就都有报国的志向,为了你能够秘密地进行地下活动,三个人成立了一个小组,这就是“董黄吴小组”的原型。
这三个人正是在学校中读书的董肇温、黄振远和吴荣森,他们因为共同的理想而聚在一起,又凭借着各自的才能,让这个情报小组成为了党组织最锋利的利刃。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全国各地陆续解放,青岛作为一个被敌人掌控的城市,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能够促进快速解放,吴荣森在离开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回到了战友们的身边,从事着情报工作。
董肇温的家中有一定的势力,所以他很快就打入了敌人的队伍当中,伪装起自己的身份,不断搜集情报。
吴荣森归来后,在他的帮助下,成为了国民党海军司令部的上士,之后又被升为了机要秘书,得以接触到更多重要情报。
而黄振远同样得到了董肇温的帮助,成功打入了其他的部门,三个人既是理想一致的战友,又是经历过风雨的知己,他们在潜伏期间,逐渐完善了一张情报组织大网,为之后的情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吴荣森是一个上进好学的青年,在情报工作上,他比其他人都更有远见。
在地下党组织的电台还没有建立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习相关技术,争取尽快掌握组建电台和发报的技术,这样就能在之后的工作中派上用场。
没过多久,组织上安排他建立一个秘密电台,吴荣森很快就往完成了任务。
为了掩过敌人的耳目,最开始的时候,他只能暗中寻找制作电台的组件,组装一个能够使用的电台。
好在青岛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贸易口岸,有不少的美军驻扎,从他们那里,吴荣森搞到了不少的电子配件。
地下电台的成立注定要面临着很多的危险,敌人疯狂地搜寻着地下党成员的身影,随着革命形势不断严峻,吴荣森没有感到惧怕,而是继续坚守在地下电台的联络处,传递着象征着希望的电波。
为了能够摸清楚秘密电台的位置,敌人不分昼夜地在周边摸排搜查信号,寻找看起来“可疑”的人员,一时间风声鹤唳,不少地下组织成员都脱身前往了解放区。
甚至敌人还故意放出来迷惑的假呼号,想要引得他上钩,好在吴荣森早有防备,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才没有暴露。
直到青岛解放,他才终于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和解放军顺利汇合。
资料来源:吴荣森与青岛地下党的电台——青岛政协文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