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战役结束之后,日军的兵锋又直指湖南地区。而关于湖南长沙地区是否有必要对日军的攻击进行防守,国民党军队高层进行了反复的讨论。白崇禧认为日军兵锋正盛,不适合和对方进行硬碰硬交战,应该避其锋芒再做打算。蒋介石经过反复思量之后,认为白崇禧所言不虚,于是就让他前去通知第九战区的薛岳退出长沙。然而临行之际,蒋介石又对陈诚说道:辞修还是你和健生一起去吧,别人说话他薛岳不能听!




一退再退
1938年武汉战役最终以国民党军队撤出武汉城而告终,虽然武汉会战的结果是国民党军队再次失败,但是我们也看到的是在此次会战中国民党终于队在正面战场已经打出了可圈可点的表现,尤其是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更是将日军106师团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都是极其珍贵的成果,然而一场战役的胜利并不能完全影响整个战局。武汉战役正在僵持之时,日军已经从广东大亚湾地区登陆上岸,并以此北上和武汉地区的日军遥遥呼应。在此情况之下再继续在武汉地区进行坚持已经没有任何战略意义,于是国民党军方决定再次舍弃武汉。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从1937年蒋介石正式宣布统一抗战开始,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从徐州战役带到武汉会战,每一次大型会战之前蒋介石政府总是大张旗鼓宣称死战不退,然而结果都是在日军的进攻下最终撤出阵地。虽然在当时日军的强大战力下有必要做梯次阻击的战术,但是很明显在大部分战役上国民党军队存在一击即溃的畏战情绪。
守不守长沙
武汉战役结束之后,湖南长沙地区成为中日双方军队斗法的又一焦点地区。
关于是否守长沙城,国民党高层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时任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认为此时正值武汉会战结束之后,日军兵锋正盛,我军目前实力尚弱,并不能与之完全抗衡。因此与其计较一城的得失,倒不如继续诱敌深入,在消耗其力量之后再伺机反击。白崇禧又举出自己之前在大别山作战的例子,李品仙大军藏入山中和日军周旋,也获得了不错的战果。
白崇禧的建议蒋介石认为是可行的,于是他让白崇禧前去通知第九战区的薛岳,让他下达命令撤出长沙城。
在白崇禧一行临行之际,蒋介石又安排陈诚与他同行。临行之际蒋介石对陈诚说道:辞修这趟你和健生一起去吧,别人的话薛岳听不进去!
果不其然当薛岳得知国民党军中高层决定放弃长沙城时坚决不同意,他和当时的第二十集团军司令关麟征一致认为应该死守长沙城,并在长沙城一带进行决战。
只不过薛岳认为应该在长沙城以南进行决战,而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认为应该在长沙城以北进行决战。
面对前来宣布命令的白崇禧,薛岳更是不给一点面子,直言道:能战不战我还算什么军人!薛岳此言气的白崇禧无话可说,幸好此时陈诚在旁边打圆场,他决定将白崇禧和薛岳等人的争论形成意见报送蒋介石。
当蒋介石看到陈诚报送的信息之后,心中也清楚这事情到了这一步陈诚无疑是站在了薛岳一方,于是经过反复思量蒋介石还是同意了薛岳在长沙城进行决战的请求。
而薛岳经过和关麟征的讨论和思考,最终同意了关麟征的意见,最终决定在长沙城以北进行决战。
薛白之争
薛岳其人视才傲物,可为何对白崇禧的态度如此激烈,却独独肯听陈诚的话呢?
当年在北伐战争时期,薛岳是北伐军粤军的师长,而白崇禧此时已经担任北伐军的参谋长。在此之前薛岳属于粤军势力,而白崇禧则属于广西桂系军阀,两广地区素来不和。
如今在北伐军中,白崇禧又成为了薛岳的上司,于是白总长大手一挥直接免去了薛岳的师长职务,这一手让薛岳既气又无可奈何。
后来陈诚受到蒋介石的重视成为军中大佬,他认为薛岳可堪重用,于是在陈诚的举荐下,蒋介石也开始重用薛岳。
锦上添花自然不如雪中送炭,在薛岳最为困顿之时是陈诚拉了他一把,因此薛岳无论如何嚣张总是愿意客客气气对陈诚。这一次白崇禧让自己退出长沙,薛岳更是不给他留一点面子,也是看在陈诚的份上才在最终听他多说两句。
白崇禧和薛岳之间的争斗一直到国民党退败台湾之后,此时二人都被蒋介石剥夺军权,他们二人又喜欢打猎,他们两人牵头成立的打猎队伍在台湾也争得不相上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