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场战役除了是国共双方的生死之战,也是杜聿明对郭汝瑰的最大试探和最后一次试探。
杜聿明,字光亭,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黄埔一期生,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剿总”级的一线最高指挥官。广泛活跃于东北和徐州两个剿总。这是什么概念?
国民党军的精锐力量几乎都在东北和徐州两个剿总,国军的五大王牌新一军、新六军在东北剿总,整编74师(原74军)、第五军、整编11师(原18军)在徐州剿总。除此之外,东北和徐州两个剿总还有其他的国民党军精锐力量,这都直接或间接得归杜聿明管辖,可见杜聿明在军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当然,国民党军队的每一次失败,在蒋介石看来,都和杜聿明有着直接的关系,杜聿明所接到的命令要么是蒋介石直接下达的,要么是国防部下达的。
郭汝瑰,中共特工,人称郭小鬼,川军军阀郭汝栋堂弟,黄埔五期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失去了组织联系,抗战期间在国民党军中任职,后参加对日受降,抗战结束后为恢复党籍,积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掌握国防部实权的参谋总长陈诚,先任命郭汝瑰为总长办公厅少将副厅长;不久又任命郭汝瑰为国防部第五厅中将厅长,掌管着国民党军的战役策划和军事机要大权。
战场的屡次失败让杜聿明不得不怀疑国防部内部有情报泄密,而且经过杜聿明的多次观察,他把对象锁定为郭汝瑰。但杜聿明不敢轻易地将这一情况汇报给蒋介石,因为郭汝瑰已深得蒋介石的信任,而且郭汝瑰正是土木系陈诚的红人,而杜聿明在黄埔系内部中属于何应钦系,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做出怀疑显然会引起派系之争。
因此,杜聿明在最开始的时候,只能适当地回避郭汝瑰,以找到郭汝瑰为中共特工的证据。由于郭汝瑰在国防部中位置居高,许多国民党军的作战命令也不得不经郭汝瑰之手,杜聿明有时也是十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