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因为一行字,阎锡山下令将秘书李蓼源处死,政卫师长觉得李蓼源年轻又有才,处死太可惜了,便向阎锡山求情,做完口供再处理也行呀。
那时候的李蓼源是一个俊秀的小伙子,平时看起来老实随和,在阎锡山身边任职,不光为人踏实,做事也靠谱,还很有才华,极受大家欢迎。
阎锡山手下的政卫师长和他关系尤为亲近,平时经常来往走动,所以更加同情这个小伙子。
他心中明白这件事情应该就是一个小失误,李蓼源不可能是“敌人”,于是他便违背了阎锡山的命令,没有直接把李蓼源给处死,而是试着给他求情。
“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总得留下点口供吧!”
正是有了这句话,李蓼源才没有成为“冤死鬼”,获得了求生的机会。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为了审讯清楚,李蓼源的身上是否有疑点,大特务头子杨贞吉对他实施了重刑。
接连七天的时间,李蓼源被关押在一个寻常百姓的院子里,开始被审讯。
杨贞吉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大特务,一上来就是老虎凳、电刑等残酷的手段,几天的时间里,李蓼源被打得伤痕累累,瘫软在地上,几乎没有了呼吸。
最终,他什么也没有交代出来,外界不清楚他的情况,都以为他或许已经牺牲,只有知道实情的人仍旧在四处奔走,想要解救他。
后来,在阎锡山堂妹的帮助下,他成功脱困,离开了山西,前往了解放区。
李蓼源一个小小的秘书,怎么会得到这么多关注呢?
这主要因为他是一个充满才能的人,李蓼源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十几岁的时候见识颇多,文采斐然,得到了不少关注。
就在他准备参加革命的时候,父亲的旧相识把他介绍到了阎锡山的身边工作,从此之后成为了阎锡山的秘书。
不过才十六七岁的年纪,他就得到了阎锡山的赏识,获得了少校的军衔,可见他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抗战期间,李蓼源发表了许多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有激励抗战的思想,这也让他获得了各界的支持和赞赏。
阎锡山作为一个惜才的人,对他很赏识,自然也十分信任。
然而此人最不容背叛,他过大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关于李蓼源事情,当即大怒,要将此人给除掉。
原来李蓼源为他编印书籍的时候,不小心在书中写下了共产党三个字,这完全是在聊天中下意识的动作,自己都没察觉。
他虽然在阎锡山的手下工作,但是私底下大家时不时也会谈论起来共产党的政策,心中有些认可革命思想,所以不知怎么回事,便将心中的想法给写了出来。
不过,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点“萌芽”竟然差点带来了杀身之祸。
他的这个小错误被排版人员发现,立即重新印刷了一版,从此之后,这件事情便在他不知情的时候传开了,最终传到了阎锡山耳朵里。
这一次脱身之后,李蓼源在大家的保护下前往了解放区,仍旧从事着文学方面的工作,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著作。
资料来源:
阎锡山秘书李蓼源:曾被令秘密处死 七天七夜酷刑不停——山西晚报
追忆爱国民主人士李蓼源——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