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湛江东海岛东山圩村上演精彩绝伦的“人龙舞”。龙首高昂,意气风发。用身体环环相扣串联的人龙舞被誉为“东方一绝”,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太好看了!”“我们都是为了看人龙舞过来的。”不少游客追随巡游队伍步行了2个小时,看足全程6场精彩绝伦的“人龙舞”。

2月13日,湛江东海岛东山圩村年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展演活动,浩浩荡荡的巡演队伍中,多种民俗表演令人应接不暇。其中,人龙舞备受关注。每一次出场,龙首高昂,龙身翻腾,龙尾摇曳,舞出了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

“人龙舞”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舞蹈,享有“东方一绝”美称,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与其他舞龙不同的是,人龙舞的“龙”并不是由服饰或道具完成,而是由队员们的身体环环相扣串联而成。“人龙”人数通常在数十人至一百余人,由底部的“龙桩”(青壮年)和上面的“龙身”(少年)组成,“龙桩”身着黄色服装,“龙身”身着红色服装,印有龙鳞图案。“龙头”由四人组成,一位少年双臂支起戴上“龙角”套,胸前挂着两只“龙眼”,与连接“龙身”的另一位少年坐在“龙桩”肩膀上,饰演“龙舌”的男孩则是用背带挂在“龙桩”腰间,也就是说在龙头饰演“龙桩”的演员需要承担3位演员约200斤的重量。当鼓声响起,担任“龙桩”的青壮年便扎起马步,负责“龙身”的少年迅速爬上“龙桩”的肩上并躺下,双手模拟“龙爪”和前后的同伴环环相扣,一条栩栩如生的“人龙”便形成了。“人龙”随着锣鼓的节奏舞动,舞龙珠者通过滚龙珠、舞珠花、摇珠等动作引导“人龙”队形呈现出龙腾起舞的视觉效果。

湛江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东海岛东山镇东山圩村,在这里,80%的25岁以上男性都参加过人龙舞表演。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宏伟是湛江人龙舞艺术团团长、东海人龙舞第六代传承人,9岁开始参加人龙舞表演。此次表演,他承担舞龙珠者一角,王宏伟的7岁小儿子王文懿是团里年纪最小的表演者,饰演“龙舌”,聪敏乖巧,已有三年表演经验。饰演“龙身”之一的13岁大儿子王文熙,小时候也曾是“龙舌”一角,5岁那年随王宏伟一行队员参加央视真人秀节目展示湛江人龙舞。

湛江人龙舞近年来参加过数百场国内外演出、比赛,为挖掘、培养后备人才,王宏伟开始致力于推进人龙舞进校园活动,希望通过正规、系统训练,助力湛江人龙舞腾飞。目前,湛江人龙舞艺术团每年都组织4—6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其他地区也有人龙舞,如沈塘人龙舞、茂名人龙舞、佛山人龙舞等,我希望很快人龙舞就可以像英歌舞一样,在世界范围内百花齐放。”王宏伟说道。

#我是行动者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高永佳


码上阅读 点击投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