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九曲黄河灯阵生命流动的声音

—游九曲黄河灯阵

作者/孙树恒

黄河文化在传统节日尤其春节的文化反映。

黄河,这条流淌了千年的血脉,不仅以其磅礴之势滋润着广袤的土地,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尤其是在内蒙古展览馆的那九曲黄河灯阵中,黄河文化与传统节日的交融,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今天晚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走进了内蒙古展览馆那片光与影交织的奇幻世界。九曲黄河灯阵,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将黄河的蜿蜒曲折、波澜壮阔巧妙融入其中,每一盏灯都是对黄河精神的一次致敬,每一道门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游人如织,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在这一刻,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都在这条九曲的灯阵找到了共鸣。

黄河,不仅仅是一条自然之河,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无数代人心中永恒的家园。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黄河文化以一种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从那些以黄河为背景的民俗表演,到讲述黄河故事的年画、剪纸,再到戏剧、小品,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人们对黄河的崇敬与爱戴,以及对新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远古的精神,在黄河的涛声中回响,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黄河,就这样以一种温柔而又坚韧的方式,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文化的根脉得以延续,让文明的火花永不熄灭。

走出九曲黄河灯阵,我心中涌动的不仅是对视觉盛宴的震撼,更多的是对黄河文化的深刻感悟。黄河,这条见证了中华文明兴衰更替的母亲河,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更加彰显了其作为文化纽带的独特魅力。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家园的依恋、对文化的传承,都是永恒的主题。而在这片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土地上,黄河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探索、去创造、去珍惜,让这份流淌的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发出璀璨的光芒。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滋养了这片土地,也孕育了无数生命与梦想。而九曲黄河阵,则象征着黄河的蜿蜒曲折,以及人生的跌宕起伏。

九曲黄河阵起源于殷商时期,已有千年的传承历史。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内涵丰富,给游人以平安、幸福、希望。

九曲黄河阵,整个阵是按照“大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封,八封成九宫”的原理设计的。在《封神演义》中,三霄娘娘大摆“九曲黄河阵”让阐教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削了顶上三花,消了胸中五气”“闭了天门,失了道果”,全部变成了凡夫俗子。《封神演义》中厉害阵法,与十绝大阵、瘟癀阵等比起来,九曲黄河阵无疑可以说是最厉害的阵法,且能跟“诛仙阵”一决雌雄,三教圣人以下无人能破此阵,九曲黄河阵背后有着宗教和文化密码。

在历史的长河中,九曲黄河灯阵也就逐渐在多个地区流传开来,成为当地民众庆祝节日、祈福求祥的重要方式,承载着千年的传承与记忆,如同一颗镶嵌在民间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熠熠生辉。

走进九曲黄河灯阵,仿佛踏入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梦境。那些灯笼,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不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更在每一个游人的心中种下了平安、幸福与希望的种子。

九曲黄河灯阵的叙事,并非简单的物象堆砌,而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与人生寓意的融合。它以黄河为视角,讲述着人与物、历史与黄河之间的对话,那些关于存在与消散、遗忘与记忆的故事,在灯阵的光影交错中缓缓展开,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厚重与文化的深远。

在这里,每一盏灯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条路径都是一段旅程。游人们在灯阵中穿梭,仿佛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感受着那些关于勇气、智慧、爱与牺牲的传说。九曲黄河灯阵,不仅是对黄河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精神的颂扬。



九曲黄河曲黄河灯阵的人生哲理。

十九曲黄河灯阵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静静地铺展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它没有重复的路径,曲曲连环、曲曲相套,宛如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可能。

走进这片灯阵,仿佛走进了自己人生的迷宫。每一步都踏着灯光的指引,却又似乎每一步都在摸索中前行。九曲十八弯,正如人生中的艰难困苦,需要我们去披荆斩棘,去勇敢地面对和克服。黄河的咆哮声在耳边回荡,那是生命的力量,也是历史的呼唤,提醒着我,无论前路多么曲折,都要坚持走下去。

走过天禧门,心中祈愿着幸福与吉祥;我抚摸过雕龙的柱子,感受着那份古老而庄严的力量;我倾听着人声鼎沸,那是凡尘的喧嚣,也是生活的烟火气。我走过旺财门、驱邪门、养心门……每一扇门都仿佛是一道人生的关卡,需要我用心去体会,去领悟。

在这里,民间有着转九曲消百病、抱老杆事事顺的美好寓意。人们纷纷前来绕游打卡,不仅是为了感受灯阵带来的兴奋与欢乐,更是为了在这份古老的仪式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他们分享着、记录着这美好的时刻,仿佛是在与历史对话,与未来相约。

站在灯阵之中,感受着自己是“历史惟妙惟肖的在场者”,也是“当下外来探访的观察者”。用自己的视角赋予时间与空间鲜活的面目,让黄河及其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生动可感的。

黄河的流动之思在我的心头萦绕不去。它来自千年时空的碰撞与交融,也来自我们观照黄河历史的现代目光。黄河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更激发着当下人的思考与感受。在这样的古今流动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灵魂在复活,想象在生发。我与黄河之间的情感与意义得以昭示,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也愈发清晰,只要我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门,那束光。而这份力量与智慧,正是黄河赋予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九曲黄河灯阵的文化传承。

‌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于是,九曲黄河灯阵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祈求黄河神灵庇佑、庆祝丰收、祈福消灾的重要方式。

人们在这样的九曲黄河灯阵中漫步,不仅是在欣赏灯光的璀璨,更是在体验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洗礼。

九曲黄河灯阵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人们对黄河的敬畏与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虔诚地祈祷,年轻人兴奋地打卡,孩子们好奇地探索。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黄河的温暖与力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九曲黄河灯阵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去体验这种古老的文化活动。曾经辉煌的灯阵,如今在某些地方已经逐渐衰落,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这不禁让人心生忧虑,要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或许,应该从黄河精神中寻找答案。黄河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不断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同样,九曲黄河灯阵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我们用心去传承和发扬。

应该加强对九曲黄河灯阵的宣传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我们也可以创新灯阵的形式和内容,让它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黄河,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河流,它的名字已经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成为了永恒。它不仅是地理的界限,更是文化的源头,精神的象征。黄河的地位,如同那滚滚东流的河水,不可动摇,不可替代。

然而,曾几何时,人类却对这条母亲河造成了无尽的伤害。过度的开发、无序的排放,让黄河承受了难以言喻的痛苦。它的水质恶化,河床淤积,生态遭受破坏,仿佛一位疲惫不堪的母亲,在无声地呻吟。

黄河需要休养生息,这是自然的呼唤,也是人类的觉醒。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与黄河的关系。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爱护黄河,成为了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学会在黄河的怀抱中养生,而不是无休止地索取。我们学会了倾听黄河的声音,感受它的喜怒哀乐,与它共呼吸,同命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黄河的无限与生命的无限是紧密相连的。黄河的每一次流淌,都是生命的延续;黄河的每一次咆哮,都是对生命的呼唤。而人类的存在,也不过是这无限生命中的一个有限片段。但正是这些有限的片段,构成了黄河与人类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历史。

跨越千年,从黄河的泥沙和物质欲望中走出,却发现黄河在今天依然如此澎湃。它的力量,它的激情,依然能够震撼心灵。开始明白,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永恒的追求。

如今,当我站在九曲黄河灯阵,犹如站在黄河之畔,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内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