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发财日”,在民间数字“八”与“发”谐音,象征着发财、发达,而“十八”便被赋予了“要发”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数字的独特解读,承载着人们对财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正月十八“发财日”的一个重要起源。另一方面,与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许逊的诞辰有关。许逊一生为官清正,心系百姓,为民众除害无数,功德圆满后得道成仙。民间认为在正月十八这天祭拜许天师,能为全家带来好运,尤其能带来财运。


正月十八这天,不同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饮食上,吃鸡蛋面是很多地方的传统。鸡蛋代表着团圆,寓意生活圆满、诸事顺利;面条细长,象征着长寿和财富连绵不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鸡蛋面,是对财运亨通、生活美满的祈愿。

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吃饺子,饺子形似元宝,吃饺子意味着招财纳福,希望财富能够源源不断地汇聚家中。此外,人们还会进行祭祀祈福活动。不少地方会在家中张贴财神像,摆上供品,烧香磕头,虔诚地祈求财神保佑,赐予财富和好运。


在广州三元里村,正月十八是“大元宵”,村民们会舞狮、唱大戏,热闹非凡。广东饶平康贝村则会举行“娘娘出游”活动,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朝拜品,祈求幸福安康、万事顺遂。河南南阳的人们会在正月十八前往医圣祠,祭拜医圣张仲景,感恩他为医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年发不发,就看农历十八”,明天正月十八,这3件吉事别忘做。


1:祭拜财神。在正月十八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寺庙里设立财神像或神位,摆上供品,燃香烛进行虔诚地祭拜。

财神在中国文化中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人们通过祭拜财神,祈求财神爷保佑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事业有成,反映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是对勤劳致富、诚信经营的肯定,希望借助财神的力量,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过上富足的生活。


2:落灯仪式。正月十八也被称为“落灯日”,标志着元宵灯会的结束,人们会将元宵节期间悬挂的彩灯小心翼翼地摘下来。

取下彩灯意味着节日的结束和日常生活的回归,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告别过去一段时间的欢乐与热闹,以全新的状态迎接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带有对过去节日美好时光的留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


3:吃面条。正月十八落灯,意味着年节即将正式结束,人们要回归正常生活,吃面条是对过去节日欢乐的一种延续,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开启,用面条的绵长寓意生活的道路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日子长长久久。

面条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长寿和健康的象征,寓意着长命百岁。正月十八吃面条,是人们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新的一年里全家人都能健康长寿,无病无灾,生活幸福美满,也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以健康的身体去追求财富和其他美好的事物。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