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月13日电(记者 宋平) 擂响春鼓、乐舞告祭、扬鞭开犁……2月12日上午10时,“班春劝农”典礼,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拉开序幕,当地百姓祭春赏酒、扶犁耕田,重现明朝“班春劝农”盛况。


“班春劝农”是遂昌当地传统农耕文化之一。“班春”即颁布春令,“劝农”即劝农事、策励春耕。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时,以勤政爱民、兴教化、励农桑著称,“班春劝农”从汤显祖任职期间传承至今。2016年,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节气民俗活动代表,“班春劝农”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典礼分为祭春、鞭春、开春三个部分。“吉时到,乙巳蛇年班春劝农典礼开始。”在浑厚的锣鼓声中,“班春劝农”典礼正式开始。随后,祭祀神农、颁布春令、鞭打春牛、擂响春鼓、乐舞告祭、给牛添力、扬鞭开犁等各个环节依次有序进行,现场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舞台”上,村民们倍感亲切。场上,淤溪村村民金兰跟随音乐鼓点,轻盈地跳起了《春牛春鞭舞》;场下,亲朋好友们忙着拍摄、留念。“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准备了,每天都忙着练习。”金兰的家属介绍。70岁的村民杨小华忍不住打开手机上的视频软件,和远在外地的孙子杨木易进行了视频连线。“今天村里真热闹,他不在家可惜了。”杨小华笑着说。

这已是遂昌第13次举办“班春劝农”典礼。“村民自发组织参加,我们提供专业指导。”遂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罗阳介绍,活动现场,无论是主祭人、陪祭人,还是司仪和各种项目的表演者,都由当地村民担任。“这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大家都很期待,家门口的活动把大家聚在一块,让大家感情更好了。”村民雷仙爱说。


场上锣鼓喧天,气氛热烈;场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举着手机,分秒不差记录典礼实况的群众,也有四处体验,感受非遗魅力的游客。沿着广场一周展开的非遗市集,汇聚了各种非遗传统小吃和非遗手作项目,品长粽、尝糖画,勾勒蔡和脸谱,感受黑陶技艺……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亲身体验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我们把典礼选在元宵节,就是要叠加两个非遗的效果,产生1+1大于2的效果,让年味更浓。”“班春劝农”非遗传承人林树立介绍,2025年农历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把同样是世界级非遗项目的“班春劝农”典礼安排在元宵节举行,不仅能浓厚节日氛围,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很独特、很热闹,非遗味很足!”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的郑寅说,为的就是要体验这里的“年味儿”和“非遗味”。


热闹的人群中,不时还有国际面孔露出。今年的典礼,吸引了20余位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来现场观礼。来自尼日利亚的阿博尼·戴斯蒙德·埃加福特用手机记录下了典礼的一个个场景,还忍不住和当地村民一起牵着牛犁起了田。他说,自己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他要通过社交媒体把“班春劝农”分享给其他国家的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不远处,来自摩洛哥的三位外国友人一笔一画地绘制起了蔡和脸谱。“Exciting!”马尔瓦·拉希迪耶一边画一边忍不住感叹道。她告诉记者,了解到特定的谱式和色彩代表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后,让她觉得很有意思,也非常愿意学习更多的中国文化。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