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宠物医师网编委会

点击阅读作者更多临床文献

背景

慢性流鼻涕和打喷嚏是猫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由多种潜在疾病引起。有些病因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而另一些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无论原发病因如何,继发性细菌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通常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会有一定的改善,但这种改善往往只是暂时的。

早期确诊有助于识别那些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同时也让我们对一些不可治愈疾病的预后有更清晰的认识。由于许多潜在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做出明确诊断通常需要在麻醉条件下进行相关检查。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检查可以在普通诊所完成,无需转诊至专科医院。

一、本文目的

这是一篇两部分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将回顾猫群体中导致鼻腔分泌物的常见原因,并探讨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手段。第二部分文章将总结当前针对这些疾病的管理方法。

1.1 猫慢性鼻腔分泌物的常见原因

虽然潜在的鉴别诊断表较长(见宠物医师网),但猫慢性鼻腔分泌物的最常见原因包括:慢性鼻窦炎(通常被称为慢性鼻炎)、鼻腔内肿瘤以及异物(例如,鼻腔或鼻咽中卡住的草叶)(Henderson等,2004;Ferguson等,2020)。

1.2 定位病变部位

将病变定位到鼻腔或鼻咽有助于对鉴别诊断进行分级。

1.3 鼻咽疾病

鼻咽是常见的病理部位,可以通过听诊鼻部吸气时的特征性响声来识别。对咽部区域的轻轻触诊通常会引发明显的“反向打喷嚏”,但常规的喷嚏可能很少见甚至缺失。鼻腔分泌物可能很少甚至没有,因为多余的黏液往往会向后流到咽喉部并被吞咽。如果有鼻腔分泌物,它可能是单侧或双侧的。

1.4 鼻咽疾病的原因包括

· 异物;

· 鼻咽息肉;

· 鼻咽狭窄;

· 肿瘤,最常见的是淋巴肉瘤或腺癌。

1.5 鼻腔疾病

鼻腔疾病可能是双侧或单侧的;如果鼻腔分泌物为中等程度,则提示鼻腔受到影响。

二、关键目标

阅读本文后,您能够:

· 了解引起猫慢性鼻腔分泌物的常见病因;

· 理解细菌培养及敏感性测试在鉴别慢性鼻炎猫的致病菌与共生菌时的局限性;

· 掌握猫的正确摆放方法,以便拍摄高质量的鼻腔诊断性X光片;

· 学会如何使用内窥镜活检钳从鼻腔获取组织样本进行活检;

· 掌握强制冲洗技术,以清除鼻腔异物或获取组织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

2.1 单侧鼻腔分泌物

鉴别诊断比较简单:

1. 异物:主人可能会观察到猫咪呕吐草屑或毛球,以及突然出现剧烈打喷嚏。

2. 鼻分泌量增多,伴有出血,通常有口臭。


2.2 肿瘤

1. 通常发生在中老年猫,症状逐渐加重。

2. 患侧常有泪液溢出和鼻腔出血。

3. 严重时可出现面部畸形。

2.3 鼻咽部息肉

1. 常见于幼猫,常有耳部感染或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史 。

2. 症状渐进,伴有特征性呼吸音。

3. 有时息肉可见于外耳道。

牙科疾病引起的局部炎症、口鼻瘘:

1. 饮食困难,出现“挑食”、“慢食”、“杂乱”的饮食习惯;

2. 有牙齿疾病,口臭,患处下颌触痛。

2.4 真菌感染

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疾病。原发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在英国很少见,但在温暖的气候中很常见,因此你应该考虑任何可能相关的旅行史。除了慢性流鼻涕,打喷嚏和胸骨,真菌感染可引起单侧鼻出血和/或面部肿胀,通常影响鼻梁,这些迹象可能被误认为肿瘤的迹象,所以重要的是要意识到真菌感染的潜在性。

2.5 双侧鼻分泌

1. 慢性鼻窦炎,猫慢性双侧鼻腔分泌物最常见的病因。

2. 真菌感染(在温暖气候下更常见)

3. 侵犯双侧鼻腔的侵蚀性肿瘤,已扩散到两侧鼻腔,通常先前有单侧病史,现在已发展为双侧症状。

三、调查慢性鼻腔分泌物

3.1 上呼吸道病毒检测

如果猫伴随其他活跃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如结膜炎、表层角膜溃疡、舌头或硬腭溃疡、眼周及鼻周糜烂性皮肤病变),建议采集鼻腔拭子进行猫疱疹病毒(FHV)和/或猫杯状病毒(FCV)检测。这些检测对于病因的鉴别具有一定帮助。然而,大多数患有慢性继发性细菌性鼻窦炎的猫,可能已经不再处于活跃的FHV感染期,因此检测结果通常为阴性。

对于FCV的检测结果解读同样复杂:猫可能作为FCV的健康携带者存在。因此,即便检测结果为阳性,也不一定意味着FCV是导致慢性鼻窦炎的直接病因。此外,目前尚无针对FCV的特效治疗方法。

因此,FHV和FCV的检测结果,通常不会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案产生显著影响。

进一步检查

1. 进一步检查需要全身麻醉,麻醉后进行以下检查:

2. 牙科检查与探查:必要时进行牙科放射检查(如果条件允许)。

3. 触诊软腭:检查是否有肿块存在。在鼻咽部,可通过软腭触及的肿物(例如,新生物、鼻咽息肉)。

4. 进行后屈式鼻咽镜检查(如果条件允许);

5. 使用牙科镜

6. 用钩针(如图4所示)、巴氏钳或固定线缝拉开软腭,最大程度暴露鼻咽部


图4: 用钩针拉开软腭,最大程度暴露鼻咽部

3.2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原发性细菌感染较为罕见,但继发性感染在各种形式的鼻部疾病中极为常见。细菌感染不仅会加剧炎症反应和分泌物增多,还会显著加重临床症状。如果能够识别并治疗原发性病因,继发性感染可能会得到缓解。然而,在慢性鼻窦炎的情况下,继发性感染往往是反复发作的。

明确所涉及的细菌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是一项挑战(见表2),且结果的解读往往复杂。鼻分泌物拭子的细菌培养通常无法提供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因此其临床价值有限。此外,猫的鼻腔微生物群极其丰富,既包括多种潜在致病微生物,也包含正常的共生菌群(如假单胞菌、巴斯德菌、葡萄球菌)(Dorn等,2017)。这些微生物可能表现出耐药性特征,若过度依赖耐药性模式,可能会不必要地限制抗生素的选择,或促使不当使用氟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而这些药物应主要用于耐药性真正构成威胁的情况(Lappin等,2017)。

支原体在慢性鼻窦炎猫的鼻腔中较为常见,尽管通常不是主要致病因子,其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仍不完全明了。

3.3 放射学检查

牙弓、鼻腔和鼻窦的X线照片可能有用。需要采用高质量的图像,并选择合适的角度。即使使用了适当的技术,常规X线还是会低估病变的程度,相比CT或MRI,它们无法完全反映病变。因此,对于不能通过初期治疗好转的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猫鼻腔和鼻咽部疾病的放射学改变

不透射线的异物(如缝纫针、玩具枪弹丸)偶尔可在影像中可见,而较大的鼻咽息肉在侧位X光片上可能表现为硬腭上方的软组织密度增加。指示鼻内疾病的影像学改变通常较为细微,且与患有慢性鼻分泌物的犬类相比,对潜在病因的特异性较低。

需要关注的影像学改变包括:

1. 一侧或双侧鼻腔(图5)及/或额窦内液体积聚或软组织密度增加,提示慢性鼻窦炎、继发性细菌感染、新生物或息肉的存在;

2. 鼻甲结构缺失(图6),通常反映慢性鼻窦炎、非肿瘤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导致的骨质溶解;

3. 犁骨移位导致两侧鼻腔不对称,需与猫中正常的犁骨弯曲走行相区分(图7);

4. 犁骨溶解,或颅骨及鼻窦区域骨质溶解,常见于破坏性新生物。


图 5: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增加(圈出部分);图 6:左侧鼻腔前部的鼻甲溶解灶区域(箭头所示);图 7:正常猫的犁骨,其走行可呈弯曲状(箭头所示)

四、高级影像学检查

4.1 CT 扫描

CT 扫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查方法,可用于探查鼻腔、鼻窦及中耳的全部病变范围,包括软组织增生、骨质侵蚀以及鼻窦内的积液和积脓等。它能识别出那些在体格检查、鼻镜检查或放射摄影中可能不明显的深部肿块病变,还可能提供一些关于肿物是新生物还是炎症的提示(Schoenborn 等人,2003;Nemanic 等人,2015)。然而,鼻腔新生物中肿块在 CT 上的表现多变且与炎症性肿块有重叠,所以组织活检仍是获得明确诊断所必需的(Bouryissou 等人,2021)。

4.2 鼻镜检查

猫的鼻孔和鼻道非常小,这使得鼻镜检查具有挑战性,为了进行合理的检查,需要直径小于 3 mm的柔性内窥镜。在大型猫中,有限的可视化可以使用大规格的刚性内窥镜或配备最小可用窥器的耳镜来实现。

如果可以进行鼻镜检查,它可能会揭示异物、肿块、侵蚀以及鼻腔黏膜的炎症或真菌斑块。除了异物的情况外,大体外观通常不具有诊断性。组织样本是不需要的,所以无法进行鼻镜检查通常不是追求诊断过程中的限制因素。

4.3 组织样本的采集

由于单靠影像学检查通常难以提供明确诊断,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特别是存在单侧病变时,建议采集组织活检样本以

活检样本可通过内窥镜和活检钳进行采集。在全身麻醉下,使用硬质内窥镜或配备合适窥器的耳镜,可以有效从鼻腔内获取病变组织样本。使用活检钳轻轻夹住病变组织后,通过旋转并拔出活检钳来获取样本。

对于位于鼻腔深处的病变,可能需要使用柔性内窥镜以及专用的活检器械。在某些情况下,若病变位置无法通过内窥镜直接操作获取样本,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开以获得足够的组织进行诊断。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获取的组织样本应立即置入适当的固定液中,并送至病理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查。病理学家将对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及病因,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此外,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应根据猫的具体情况及病变的位置、大小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采样方法和工具。

总之,影像学检查本身难以独立确诊,特别是在单侧病变的情况下,建议尽早进行组织活检以确保准确诊断。进行活检时,您应该:

1. 测量从鼻孔到眼内眦的距离(图8)。

2. 小心地将活检钳插入鼻腔,不要超过测量的距离(图9)。

3. 张开活检钳的夹头,再前进几毫米直到遇到阻力。然后合拢夹头,轻轻拉动采集活检组织(图10)。有时可能采集到含有骨骼碎片的大块组织,这反映了鼻腔内的病变情况,而不是过度用力。只要活检钳没有超过眼内眦的水平,就不会造成伤害。

4. 确保从每个受累部位采集多个活检样本。

5. 会有少量出血,但会很快止住。如有必要,可以在鼻尖/鼻孔处施加数字压迫。


图8:测量鼻孔到眼内眦的距离;

图9:将活检钳推进鼻腔,重要的是要轻柔,不要超过测量的距离(见图8);

图10:从鼻腔取出的组织小片段

对于肿瘤性、真菌性或增生性病变,也可以采用"强制冲洗"技术取样。如果鼻部疾病是由于慢性鼻窦炎,这种方法可能效果不佳,但可以通过清除顽固的鼻分泌物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操作时应:

1. 用小绷带、纱布包裹喉部区域。

2. 准备几支5或10ml的生理盐水注射器。

3. 堵住对侧鼻孔。

4. 将注射器尖端放在受影响的一侧鼻孔上,并在周围形成密封。

5. 用手指轻轻捏住鼻孔或使用一个内鼻疫苗用的应用器密封住鼻孔周围(图11)。


图11:为了执行强制冲洗技术,封闭对侧鼻孔,并在冲洗患侧时使用鼻内疫苗施用器以封住鼻孔周围。

6. 用很大的压力冲洗生理盐水通过鼻腔。

7. 重复几次 - 您可能会感到初始阻力,然后突然"给"出,组织被冲散。

8. 小心取出喉部包扎物,检查它,同时也检查口腔和咽部是否有任何组织碎片(图12)。

9. 仔细检查咽部后壁,清除任何积聚的生理盐水,确保出血已停止,并在拔管前清除任何血凝块。

10. 在术后期间提供充分的镇痛。


图12:用强制冲洗技术从鼻腔中取出小片组织

如果无法采集活检样本,可以从鼻腔深部进行刷片细胞学检查,这可能有助于识别肿瘤细胞,但假阴性结果很常见(Caniatti等,1998年)。细胞学检查不太可靠用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因为它似乎无法准确识别大多数情况下的主要炎症细胞类型(Michiels等,2003年)。

进行任何这些操作后,都应该仔细观察咽部后壁,确保出血已停止,并在拔管前清除任何血凝块。

五、小结

1. 猫的慢性鼻部分泌物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状况,不仅对猫主人和兽医来说都是如此。

2. 但如果能充分了解常见的鉴别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检查方法,就可以识别出可治疗的病因,这些诊断方法可以在一般执业中轻松应用。

3. 对于那些未能如期响应治疗,或影像学和活检结果似乎存在误导性或不具体的猫,可能需要转诊到专科医生处。

总之,通过对常见鉴别诊断的良好理解,并采取合理的检查方法,可以确定猫慢性鼻部分泌物的可治疗病因。但对于某些情况,仍需要转诊到专科医生进一步处理。

三、参考文献

1. BOUYSSOU, S., HAMMOND, G. & EIVERS, C. (2021) Comparison of CT features of 79 cats with intranasal mass lesions.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3, 987-995

2. CANIATTI, M., ROCCABIANCA, P., GHISLENI, G., MORTELLARO, C., ROMUSSI, S. & MANDELLI, G. (1998) Evaluation of brush cyt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intranasal disease in cats. 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 39,73-77

3. DORN, E., TRESS, B., SUCHODOLSKI, J., NISAR, T., RAVINDRAN, P., WEBER, K. & OTHERS (2017) Bacterial microbiome in the nose of healthy cats and in cats with nasal disease. PLOS One 12, e0180299

4. FERGUSON, S., SMITH, K., WELSH, C. & DOBROMYLSKYJ, M. (2020)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more than 400 feline nasal biopsy samples in the UK (2006-2013).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2, 736-743

5. HENDERSON, S., BRADLEY, K., DAY, M., TASKER, S., CANEY, S., MOORE, A. & GRUFFYDD-JONES, T. (2004) Investigation of nasal disease in the cat -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7 cases.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6, 245-257

6. JOHNSON, L. & KASS, P. (2009) Effect of sample collection methodology on nasal culture results in cats.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11, 645-649

7. LAPPIN, M., BLONDEAU, J., BOOTHE, D., BREITSCHWERDT, E., GUARDABASSI, L., LLOYD, D. & OTHERS (2017) Antimicrobial use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in dogs and cats: Antimicrobial Guidelines Working Group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anion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31, 279-294

8. MELLANBY, R., HERITAGE, M. & DOBSON, J. (2002) Long-term outcome of eight cats with non-lymphoproliferative nasal tumours treated by megavoltage radiotherapy.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4, 77-81

9. MICHIELS, L., DAY, M., SNAPS, F., HANSEN, P. & CLERCX, C. (2003)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non-specific rhinitis in 22 cats and the value of nasal cytology and histopathology.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5, 279-285

10. NEMANIC, S., HOLLARS, K., NELSON, N. & BOBE, G. (2015) Combin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l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s and nasal passages aids discrimination between rhinitis and neoplasia in cats. Veterinary Radiology and Ultrasound 56, 617-627

11. SCHOENBORN, W., WISNER, E., KASS, P. & DALE, M. (2003) Ret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ing of feline sinonasal disease in 62 cats. Veterinary Radiology and Ultrasound 44, 185-195

DeepSeek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202

1. BOUYSSOU, S., HAMMOND, G. & EIVERS, C. (2021) Comparison of CT features of 79 cats with intranasal mass lesions.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3, 987-995

2. CANIATTI, M., ROCCABIANCA, P., GHISLENI, G., MORTELLARO, C., ROMUSSI, S. & MANDELLI, G. (1998) Evaluation of brush cyt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intranasal disease in cats. 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 39,73-77

3. DORN, E., TRESS, B., SUCHODOLSKI, J., NISAR, T., RAVINDRAN, P., WEBER, K. & OTHERS (2017) Bacterial microbiome in the nose of healthy cats and in cats with nasal disease. PLOS One 12, e0180299

4. FERGUSON, S., SMITH, K., WELSH, C. & DOBROMYLSKYJ, M. (2020)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more than 400 feline nasal biopsy samples in the UK (2006-2013).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2, 736-743

5. HENDERSON, S., BRADLEY, K., DAY, M., TASKER, S., CANEY, S., MOORE, A. & GRUFFYDD-JONES, T. (2004) Investigation of nasal disease in the cat -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7 cases.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6, 245-257

6. JOHNSON, L. & KASS, P. (2009) Effect of sample collection methodology on nasal culture results in cats.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11, 645-649

7. LAPPIN, M., BLONDEAU, J., BOOTHE, D., BREITSCHWERDT, E., GUARDABASSI, L., LLOYD, D. & OTHERS (2017) Antimicrobial use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in dogs and cats: Antimicrobial Guidelines Working Group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anion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31, 279-294

8. MELLANBY, R., HERITAGE, M. & DOBSON, J. (2002) Long-term outcome of eight cats with non-lymphoproliferative nasal tumours treated by megavoltage radiotherapy.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4, 77-81

9. MICHIELS, L., DAY, M., SNAPS, F., HANSEN, P. & CLERCX, C. (2003)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non-specific rhinitis in 22 cats and the value of nasal cytology and histopathology.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5, 279-285

10. NEMANIC, S., HOLLARS, K., NELSON, N. & BOBE, G. (2015) Combin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l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s and nasal passages aids discrimination between rhinitis and neoplasia in cats. Veterinary Radiology and Ultrasound 56, 617-627

11. SCHOENBORN, W., WISNER, E., KASS, P. & DALE, M. (2003) Ret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ing of feline sinonasal disease in 62 cats. Veterinary Radiology and Ultrasound 44, 185-195

注:本站信息仅供兽医专业人士参考,可为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思路,但不构成直接医疗指导。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对此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1点学苑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实操课程介绍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猫上呼吸道感染——病因、诊治和预防

猫呼吸道感染

12例猫慢性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犬感染性呼吸道综合征、犬猫细菌性支气管炎、犬猫肺炎的抗生素使用指南

本文只是冰山一角!想了解更多专业分析?我们已整理在【宠物医师网】

点击猫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及诊断 第一部分,解锁完整版

小互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猫呼吸道疾病的看法!猫呼吸道疾病第一部分将在2月20日跟新哦。

来源|BVA journals

翻译|张帆

编辑|张秋雁

审核|郭羽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