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一年多的工程款,

法院十来天就能要回来了,

真是太给力了!”

近日,原告在收到第二笔工程款后对开平市人民法院民一庭许眉笑法官团队连连称赞。该团队仅用10天成功调解一宗标的额超百万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11天完成首期款项给付,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2023年8月,原告与被告某劳务公司签订施工合同,负责某污水处理设施电力工程建设。工程于同年11月完工并通过验收,但劳务公司在支付部分款项后,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欠剩余100余万元,原告几经追讨均无果。临近春节,原告因无法发放工人工资焦急万分,于2024年1月向开平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原告被拖欠工程款导致无法发放工人工资,而农历春节将至,工人们也都盼着领了工资回家过个好年,案件如若不及时处理,后续还可能引发群体性讨薪问题。”许眉笑法官看着案卷陷入了深思。

“既要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也要维护企业正常经营。”若按常规流程审理,被告账户冻结虽能保障执行,但会加剧其经营困境,农民工年前获薪也将成泡影。调解,是快解更是优解!

“努力说服被告先行支付部分工程款,缓解原告的燃眉之急,同时解封银行账户,让被告恢复正常经营生产,继而有能力支付剩余工程款,无疑能达到双赢的效果。”许眉笑与团队人员商量着。


团队工作人员多次通过电话与双方沟通,一方面向被告释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劝导其筹措应急资金;另一方面向原告分析利弊,建议给予合理宽限期。经过多轮“面对面+背对背”调解,最终促成“三步走”协议——被告先行支付50万元用于发放工资,余款分期支付;原告则放弃逾期付款利息、违约金、律师费等诉讼请求;法院即时解除财产保全。

调解协议签订后,被告即如期支付了首期工程款,法院也同步解除账户冻结,帮助企业重回经营正轨。

开平法院在该案立案、调解、督促履行各环节全程提速,从立案到履行首期款仅仅历时13天,工人们顺利年前获薪,企业也渡过资金周转难关,有力彰显司法温度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开平法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法律风险提示、财产保全、鉴定前置、府院联动等手段,持续健全完善建工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仅推动房地产纠纷案件审理提速增效,更有力防范化解了房地产领域重大风险。近两年来,开平法院共受理建设工程类纠纷案件合共256件,标的额高达10.55亿元,其中诉前诉中成功化解纠纷50余宗,有力保障建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建筑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来源:开平法院
供稿:李彩雯

排版:谭年安

编辑:古慧琳

审校:何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