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氧气不足,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因缺氧引起头晕、头痛等,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呼吸科医生朋友解释说:实验显示,在10平方米的房间里,如果门窗紧闭,3人同室,只要3个小时,室温就会上升,二氧化碳、细菌、灰尘数量都会增加。
长时间吸入这样的空气,轻则头痛、头晕;重则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心肺疾病…
所以,天气晴朗开窗通风,很重要!
但是,立春以后,时时开窗却是百害无利,尤其是这4个时间,千万要慎开窗!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揭秘四个不宜开窗的时刻。
.01
清晨日出前(凌晨4点至7点),湿度太大
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而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很多人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迅速更换新鲜空气。
殊不知,日出之前,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这时,植物在夜间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还未被光合作用充分消耗,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
若此时开窗,这些污染物会趁机进入室内,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尤其居住在工业区附近,清晨还可能遇到“逆温层”现象,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
如果此时开窗通风,就会把外面的“脏空气”请进家门。
而且,清晨气温相对较低,突然开窗,可能导致冷空气迅速涌入,对于老人孩子来说,更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早晨时间段,最好等到太阳升起,气温上升,空气质量改善后再开窗也不迟。
.02
早晚高峰,车水马龙,慎开窗(早高峰7点至9点,晚高峰17点至19点)
早晚高峰期,交通道路车辆川流不息,尤其是大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增。
而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旦吸入人体,很可能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尤其是靠近主干道或高速公路的住宅,空气质量更是堪忧。
因此,像这种情况下,就尽量不要把房间内的窗户打开,否则不仅起不到通风换气的效果,还可能会把汽车尾气产生的污染物带入到房间当中。
如果确实感觉屋内空气太憋闷,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来改善空气质量。
如果必须开窗,最好选择开远离交通要道的窗户,并尽量缩短开窗时间。
.03
雨后初晴,别急着享受“清新”(雨后1-2小时内)
雨后初晴,看似空气清新,实则不然。
虽然雨后空气中的尘埃、花粉等颗粒物都被雨水冲刷至地面,但空气中依旧残留细菌等微生物。
如果雨后着急开窗,这些“生物”可能随空气流动进入室内。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如,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人,开窗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所以,雨后初晴,不要急于开窗通风。可以等一段时间,让空气中的微生物充分沉降后再开窗。
而且,下雨时也不宜开窗,因为雨水当中可能会含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里面会掺杂着其他污染物。
进入室内不仅影响健康,而且下雨时空气中的湿度太大,也会导致室内潮湿。
如果关窗觉得太闷,可以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的除湿功能,降低室内湿度,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04
大风、雾霾天气全天,是开窗通风的“大忌”。
大风天气虽然有助于吹散部分污染物,但也会带来远处的污染物,
此时开窗,无疑时给这些污染物寻到了“落脚点”——加重室内空气质量差。
雾霾天气就更不用说了,空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开窗让它们进入室内,会对身体产生较大危害。
如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另外,对于本身就患有呼吸性疾病的人来说,雾霾天气,最好不要出门,以免加重疾病的症状。
若必须出门的话,就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随身配必备的药品等。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减少外界环境对于身体的影响。
文末结语
开窗通风看似小事,其中的学问可不少。
为了家人的健康,建议大家都了解和掌握不宜开窗的时间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通风计划。
也请您务必转发朋友圈,让身边的人更好的关注身体健康!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