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安东·阿里哈诺夫在国务院会议上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实施更严格的认证和审查。安东·阿里哈诺夫还直接点名三个中国汽车品牌存在严重安全缺陷,根本不允许上路。


对于此事件,有人认为是俄罗斯搞贸易保护,要对中国汽车开刀。

当然,我们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更关键的还是国产车质量确实一般,特别是对俄罗斯的用车环境和自然气候不适应。

就以俄罗斯媒体批评的耐腐蚀差,低温适应性差,2年就生锈的问题来说,这真没冤枉一些国产车企,只要打开国内汽车论坛,一堆车主吐槽生锈的照片,很多都是2、3年的新车,底盘就各种秀,严重的还有车门、车身锈穿的案例。



究其根源,就是为了节约成本,电泳工艺不过关,镀锌工艺不过关,在油漆上也偷工减料。由于国内车企压缩开发周期,很多车企把开发周期压缩到12个月,某新势力甚至把1年开发3款车作为成绩在媒体上炫耀,这种开发速度很多可靠性验证根本没时间做,自然是把车主当小白鼠。对于俄罗斯的严寒气候压根没有任何准备,进而导致国产车在极寒环境下的故障率是俄罗斯本土品牌的3倍。

在售后方面,中国车企在国内市场就备受吐槽,不少国产品牌在售后上的不靠谱硬生生把车主变成半个修理工,基本汽修知识实现了无师自通,也难怪俄罗斯网友吐槽:“中国车卖完就不管了”称“维修配件等三个月是常态”。

正是因此,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安东·阿里哈诺夫在国务院会议上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实施更严格的认证和审查,这既是对俄罗斯市场秩序的维护,也是对俄罗斯消费者的保护。

就中俄贸易而言,其实已经达到了顶峰。

因为中俄之间,实际上是以物易物的形式进行贸易。

俄罗斯手中的人民币源自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能源,但石油和天然气购买量是基于中国实际需求量,在碳中和的大方针下,中国的化石能源需求总体保持稳定,而且中国不可能无限制增大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额,因为这既违背商业法则,也不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因此,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上限就被中国从俄罗斯采购的能源上限锁死了。事实上,即便俄罗斯不修改平行进口规则,不对进口中国汽车增加关税,中国出口俄罗斯汽车的数量也不可能继续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经过过去几年的野蛮生长后,将进入存量时代,也就是拼车辆品质,拼汽车售后的时代,未来,只有在俄罗斯本土建厂,具备更好的质量,具备更好的售后,才能在俄罗斯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