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践炼真知,学子返乡展担当
邯郸市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
社会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
历经二十多天的实践历练
返乡学子们已然融入各自岗位
在政务实践、乡村振兴、文旅志愿服务等方面
绽放青春光彩
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成长与感悟呢?
下面让我们跟随团团脚步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骆盛祥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实践单位:共青团邯郸市委
今年寒假我有幸在团市委依托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的青年创新人才会客厅与劝学堂·邯郸青年夜校进行志愿服务,在青少年研学、邯郸道开街、景区讲解等活动中发光发热,收获满满。
带领外卖员子女研学时,我生动讲解了邯山书院与李景濂故居的历史,努力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邯郸道”开街活动中,我耐心解答游客疑问,展现志愿者热情。街区讲解时,我深入钻研,清晰传达老街巷背后的故事,展现邯郸古城文化底蕴。
此次志愿者经历对我意义重大,全方位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与应变能力。在奉献中,我体会到付出的快乐,更加珍惜生活。未来,我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传递温暖与正能量。
常资悦 河北医科大学
实践单位:丛台区兼庄乡团委
此次寒假我积极参加了共青团丛台区委组织的“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五天来到高铁站参与“暖冬行动”——青春温暖回家路,尤其是除夕和大年初一的志愿经历让这个春节变得更有意义。
每天清晨,我同其他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开展志愿服务,帮助旅客拎行李、指引安检通道,代表邯郸文旅为归乡游子送上了春节的第一份饺子和新春的第一杯奶茶。作为一名医学生还帮助身体不适的旅客缓解不适,践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此次实践对我来说是从学校走向社会一次宝贵的经历,也让体会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我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闫玉莹 河北工程大学
实践单位:广平县行政审批局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返家乡实践中,我深入广平县行政审批局开展政务实习,并参与结核病防治宣传。
初到岗位便被高效的工作节奏感染,通过系统学习迅速掌握文件整理、资料录入等基础业务,在引导群众办事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政务服务无小事”的内涵。审批流程的严谨性、政策解读的精准性,以及工作人员全天候保持的专业与耐心,让我对基层治理有了全新认知。实习期间同步开展的健康科普活动,更深化了我对“服务群众”多维度的理解。李大钊先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的箴言在此次实践中得到了生动诠释,让我知道了基层工作虽琐碎却处处彰显责任担当。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跳出象牙塔认知社会,更将服务家乡的种子深植心间。未来我将继续以实践浇灌理想,让青春在建设家乡中绽放光芒。
王世红 河北师范大学
实践单位:邯山区罗城头街道办
寒假期间,我在邯山区罗城头街道办办公室参加返家乡实践活动,收获颇丰。每天,我坐在办公桌前,专注地处理各类信息,将繁琐的数据和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打印文件时,我反复核对,确保每一份资料准确无误。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我礼貌又专业地接听,认真记录并传达重要信息。前往区政府取送文件,让我对政府部门间的协作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次实践,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耐心。面对复杂的信息和多样的电话咨询,我学会了冷静应对。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个文件、每一次沟通,都关系着民生事务。身为河北师范大学的学子,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家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王苏慧 云南财经大学
实践单位:鸡泽县椒乡一品南社区
这个假期,我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深入椒乡南社区,经历了一段充实的实践旅程。在社区书记组织的"七彩课堂"中,我与团队策划了绘画、手工等公益课程,从基础技法到创意实践,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孩子们的笑脸和“老师好”的呼唤成了最温暖的回忆,这份双向奔赴的信任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传递的温度。
同时,我参与了县域“一县百品·一品一播”助农直播,系统学习家乡特色产品的文化、工艺及优势,通过镜头向观众娓娓道来。这场实践不仅让我掌握了新媒体技能,更以年轻视角为家乡产业赋能,真切感受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
这段经历让我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实际行动。从三尺讲台到直播镜头,从传授技艺到传播文化,每个岗位都是成长的阶梯。我愈发坚信,青年既要怀抱热忱关注家乡发展,更要脚踏实地贡献青春力量。未来我将继续锤炼本领,在更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讲好家乡故事,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供稿:团市委青发部
通讯员:刘薇
编辑 孙晗熠 | 初审 刘博文 | 复审 赵丁 | 终审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