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泉友推给我一篇文章,说是大学花8000元买了3枚刀币,鉴宝后让众人“惊呆”,然后问我是不是真的,大学生真的捡漏百万刀币了?

我仔细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确实有这期内容,但关于刀币的价值约等于没说。只是拿个别拍出百万的例子当成常态,网上文章的配图也是乱七八糟。


视频截图

这位山东的大学生,用省吃俭用的8000元生活费,在收藏市场买下了三枚刀币。然后上鉴宝节目找专家鉴定,虽然这种节目娱乐性较高,不能太当真,但关于真伪专家确实也没鉴定错。


3枚三字刀

所谓专家说四个字惊呆众人也有点夸张,无非就是“十分难得”这句话。但网上说单枚能拍出百万就纯属不懂了,大学生确实眼力不错,买到三枚真品“齐法化”三字刀。

如果是十几年前,这种三字刀一枚品相不错的,单枚能卖到2~3万以上,大学生可以说是大赚。

但如果留到现在,因为新发现数量的急剧增加,三字刀高分盒子币也就一万多,普品几千就能买到。可以说是近年来“跌跌不休”的品种。


齐法化背工三字刀 西泠拍卖:1.95万

就算是顶级品相上大拍,近年来的价格也不是太理想。没办法,古钱币就怕这一点,“突然”出现的数量导致市场价下探。不过往好了想,这不也证明了民间能发现精品古钱的机会多吗?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齐国的刀币吧。

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后,为强化国家经济控制,开始系统铸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刀形货币,这种货币体系虽流通但范围主要限于齐国疆域。

齐刀以体型硕大著称,平均长度在140~190mm之间,重量跨度33~61g。其工艺特征显著:面文采用高浮雕技术,刀首呈内凹弧线,刀柄部位铸有双竖线纹饰,环状刀首直径较同期他国刀币更大,边缘隆起郭线形成防伪结构。

1:明刀



作为特殊的过渡钱币,齐明刀身上有明显燕明刀的特征。面文就一个“明”字,背文包含齐化、齐化共金、莒冶齐刀、莒冶刀等多种类型。其中,铸有“齐化”字样的齐明刀,据推测是由燕国将领乐毅在占领齐国期间所铸造的。

市场价:大多状态不佳的几百元左右,烂品一两百。包浆匀称字迹清晰的能卖到小几千。背“莒冶亚”是大名誉品,拍卖价能达到六位数。

2:三字刀



前面介绍过就不多说了,铸造时间从田齐初期至战国中期,是齐刀中流通时间最长的。早年还是大名誉品,如今只能算小名品了吧,不过喜欢先秦的人几乎都要备一枚,主要是有情感加成吧。

文字中"齐之化"稀见,“齐法化”常见,背文体系涵盖纪地、纪年、吉语三大类,有"吉"、"行大"等特殊铭文。

3:四字刀



从三字之后,价值就开始翻倍了。代表类型是"齐之法化",是文字铸工最精的齐刀,长度115~189mm,重量稳定在44.5~53g,钱文高挺度达0.5~0.8mm。没有发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背字较少,总体来说出土量都很少,价值较高。图中这枚“齐之法化” 背“日”四字刀,在西泠印社拍出10.9万元的高价。

4:五字刀



五字刀分为两种钱文样式:一种是“即墨邑法化”,通常被简称为小即墨刀,在收藏界,“即”字有时也被解读为“节”,此类钱币出土数量相对稀少;另一种是“安阳之法化”,简称安阳刀。它们的背面装饰图案多样,包括单纹如日、卜、工、草等,或是这些图案的组合。

这两个版本的五字刀均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例如一枚华夏85分的安阳背卜刀,拍出了8万多元。图中这枚即墨之法化五字刀,在西泠拍出7.4万元的高价。

5:六字刀



真正价值几十万上百万的,是齐六字刀!图中这枚“齐返邦长法化”背“化”六字刀,在西泠拍出86.25万的高价。北京保利2021年春拍的一枚,曾拍出155万高价。

其钱文解释在收藏界存在争议,被视为我国最早的纪念币之一。有齐襄王复国后铸造或周室册封田和为齐公后铸造两种说法,均蕴含纪念开国或重新建国之意。

另一种“即墨邑之法化”六字刀。背面铸有辟封、安邦等字样,推测为齐襄王复国时所铸的纪念币。这种因为出土量比前者多,市场价要低了不少,但也能达到15~30万的高价。

以上就是齐国刀币的大概介绍了,在网上看到什么信息,先质疑再考证,方能在收藏界处于不败之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