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节。
元宵佳节在咱们传统节日里,承载着人们阖家欢聚、共赏花灯、同品元宵的美好祈愿。活动丰富多样,处处都透着“幸福团圆” 的味儿。
不过,元宵一过,热热闹闹的春节也就落下帷幕了。所以啊,这节日一方面让人开心,可另一方面,又隐隐带着点落寞的感觉。
《红楼梦》里多次写到元宵,可以说表现得更明显,如同蒙着一层薄纱,在热闹繁华的表象下,隐隐透露出人间的悲欢离合,让我们看到团圆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心愿。
你看,开卷第一回,苏州城里的乡绅甄士隐,刚做了件大好事,资助落魄书生贾雨村进京赶考,并且真的考上了进士。
可谁能想到,新年元宵节的时候,他五岁的爱女甄英莲就丢了。家人霍启(你瞧这名字,谐音“祸起”)抱着英莲上街赏灯,一个不小心,英莲就被人贩子拐跑了。
这一拐,英莲的命运就掉进了深渊,后来她成了丫鬟香菱,命运之残酷我们都知道的。
甄家这个当地望族也跟着一落千丈,家园被火、托身岳家,最后甄士隐唱着《好了歌》,跟着疯跛道人飘然出世了。
这热闹的元宵节,本应是阖家欢乐的时刻,却成了甄家悲剧的开端,团圆的氛围和英莲的失散、甄家的衰败一对比,真让人感叹命运无常。
重点还是贾府。
第十八回写元妃元宵省亲,把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极盛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虽说元妃是元宵节来省亲,可从正月初八开始,就有太监先来查看各种细节,像何处更衣、何处休息、何处开宴等等,外面还有工部官员和五城兵马司打扫街道、驱赶闲人。
当时的大观园,那场面,“帐舞蟠龙,帘飞绣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悄无一人咳嗽”,到十四日,贾赦等人监督匠人扎好花灯烟火,这一夜,上下都没睡觉,又是热闹,又是紧张。
其实贾府为了元妃省亲,从营建大观园就开始准备了。
元妃正式登场的仪式过程极其繁复,极尽堂皇。不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妃哭着说的那句话:“当日既然把我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这话一听,就像《甄嬛传》里演的那样,后宫就是政治强人的角斗场,在这热闹繁华里,一下子就透出一股凉意。
第二十二回的元宵节(元妃省亲的次年,严格说不是元宵节当天,而是正月二十一薛宝钗的生日那天,但与元宵相关),虽说比不上元妃省亲那年热闹,但大户人家该有的程式一样不少,猜灯谜活动还挺热闹,元妃在宫里都和娘家互动起来了。
可就在这热闹劲儿里,贾政猜灯谜时,却透出一股悲凉。
他猜中了元春的“炮竹”,想到 “此乃一响而散之物”;猜中迎春的 “算盘”,想到 “打动乱如麻”;猜中探春的 “风筝”,想到 “乃飘飘浮荡之物”;猜中惜春的 “海灯”,想到 “清净孤独”;猜中宝钗(一说黛玉)的 “更香”,想到 “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猜到这儿,贾政已经“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没心思再往下猜了,被贾母看出状态不佳,打发他回去休息了。
回到房中,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满心都是伤悲感慨。
作为中年人,我挺理解贾政的。人到了这个阶段,总觉得人生已经过了大半,来日无多,对时间、身体和生死特别敏感。
这些灯谜,句句都戳中他忌讳的地方。
到了第五十四回的元宵节,贾府颓势已经很明显了。
虽说也有吃饭、听戏这些活动,可参加元宵活动的人都不全了,只能算是“在家庭间小宴中,数来也算是热闹的了”。
贾母派人去请族中男女,有的因为年迈不爱热闹没来,有的因为家里没人不方便来,还有因为生病、妒富愧贫、讨厌凤姐、羞于见人等各种原因没来的。来的女客只有贾菌之母娄氏带着贾菌,男子只有在凤姐手下办事的贾芹、贾芸、贾菖、贾菱四个。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的“树倒猢狲散” 已经初步显现了。
不过这夜的宴席上,王熙凤倒是尽显她的伶俐本色,讲了两个笑话逗大家开心。
第一个笑话,她说:“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 嗳哟哟,真好热闹!”
众人听了,先是一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这么多人,确实有趣,都笑起来,问她下面呢。王熙凤却笑着说:“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众人以为还有下文,等了半天没动静,才明白这就讲完了,都笑骂她。
紧接着,王熙凤又讲了第二个笑话:聋子放炮仗。炮仗响了,聋子却还不知道,还在那儿问是怎么回事。
这两个笑话看似轻松诙谐,可仔细品品,第一个笑话里吃了一夜酒就散了,第二个笑话里聋子听不到炮仗响,似乎都在暗指贾府只是看起来热闹,实则内里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散” 的命运或许已悄然注定(当然凤姐是无意识的)。
在这个元宵节,大家还对黛玉喂宝玉喝酒这事印象深刻。
贾母让宝玉给大家斟酒、劝酒,斟到黛玉时,她不喝,还做出个大胆举动,把酒端到宝玉唇边,让他喝了。
这画面太甜腻了,王熙凤当时就笑着打趣:“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
我们都会想,他俩能这样一直甜下去可多好!可惜这并非宝玉和黛玉最后的结局。
所以这元宵的甜蜜里,其实早就渗进了苦涩。
有人说,今天元宵节,别说些冷清的。这是有道理的。不过也不必回避冷清。
就像宝玉那样,“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但是他不会如林黛玉那样因为怕“散”就不愿“聚”,而是因为怕“散”而更愿“常聚”。
你若跟他讨论人生话题,估计他就是回以这个意思吧。
既知人生终局是冷清,那就珍惜、争取现今能够拥有的每一份热闹和甜蜜嘛。这么一想,心里也就舒坦多了。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