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选择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当事人实体权利得以兑现的有效体现方式为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以执行,但目前司法实践中法院执行机构执行力度小,尽管出台了很多促进执行工作开展的法律法规、司法意见文件,但仍觉不足,法院执行力不够使当事人对司法公正丧失了信心,出现“执行难”的现象,那么执行难如何破?本期北盈攻略将以当事人的视角来解读,如何破解执行难的困局




在诉讼之初,申请财产保全可以有效防止对方转移财产。具体来说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及时申请:一旦发现可能存在财产转移风险,就要迅速行动。拖延申请可能导致对方在诉讼期间完成财产转移,即便后续胜诉,执行也会困难重重。

精准确定保全对象:在申请前,务必深入调查,准确锁定对方的财产。精准保全能让当事人在执行时获得更大保障。

提供有效担保:法院通常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以应对可能因错误保全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选择提供现金、不动产,或寻求专业担保公司出具保函。

密切关注保全情况:申请成功后,要持续关注被保全财产的状态,如发现财产有损坏、贬值等异常,及时告知法院,确保财产价值在执行时不受影响。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与政府征信机构、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等紧密配合,建立了失信惩戒机制。被执行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生活和工作将会受到很大限制,将有力地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

对进入执行程序后恶意躲避,对抗法院执行,有严重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进行公告,并不得在银行贷款,不得办理房地产和国有土地登记手续,不得进行高消费。这样必然促使被执行人偿还债务。



传统的财产查找方式耗时耗力,而现在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执行人员可以快速查询到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当发现新的财产线索时应及时与法院沟通,密切关注自己的案件进度。比法院如能设立专门的沟通渠道如线上平台或者热线电话,方便当事人随时反馈线索,法院也能及时告知当事人案件的最新情况,双方形成合力,便能更快推动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会对“执行不能”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终结执行、终结本次执行和司法救助等。即使案件暂时无法执行到位,法院也在努力为我们寻找解决办法。



破解执行难困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身为当事人,我们要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主动学习并熟练运用各类法律手段,借助大数据查询、线上证据保全等科技工具,让执行更高效。同时,也要充分理解法院执行工作的繁杂与艰辛,积极配合,形成良性互动。只有当事人、法院、社会各界携手并肩,凝聚起强大合力,才能逐渐攻克执行难这一顽疾,让公平正义不仅写在纸上,更实实在在地照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期待 。



北盈律所·执行攻略|如何惩治老赖最痛点

本文旨在法规之一般性分析研究或信息分享,不构成对具体法律的分析研究和判断的任何成果,亦不作为对读者提供的任何建议或提供建议的任何基础。作者在此明确声明不对任何依据本文采取的任何作为或不作为承担责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